本篇文章743字,读完约2分钟

大运河,几千年来最大的功能,被认为是航运的好处,其美丽的环境,如闪闪发光的帆,柳树春风,丰富的鱼虾,浮动桨,曾经被人们忽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河水被污染,变得浑浊,甚至发黑发臭,人们才痛苦地意识到曾经美丽了几千年的大运河正面临着一场环境灾难。

运河生态 重保护也要重建设

沿着大运河一路行走,污染一度很严重,现在的变化让人们很开心。总结其经验教训,有两点是最迫切的:既要“保护”,又要“建设”。

“保护”的重点是防止污染。由于粗放的发展模式和薄弱的环保意识,大运河一度成为工厂的污水管道和下水道。如今,随着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的增强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明目张胆的排污行为已经基本消失。然而,低端产能尚未消失,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能力有待加强。大运河水污染的隐患依然存在。在北方,一些河流由于常年废弃而被侵蚀破坏,环保压力更大。

运河生态 重保护也要重建设

“建设”侧重于积极的行动。历史上运河的美在于自然风光;今天的运河之美应该注入生态文明的内涵。在保护大运河历史风貌的基础上,修复、更新甚至提升大运河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河和景观河,改善两岸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运河生态 重保护也要重建设

在这个过程中,工业与生态的协调,文化与生态的协调都是值得考虑的。只有实施绿色发展理念,大运河两岸的工业发展才不会造成新的污染;只有坚持文化遗产保护的底线,大运河沿线的生态建设才能不被过度开发,才能真正保持大运河的千年文脉,保护大运河的碧波。

运河生态 重保护也要重建设

大运河是连贯的,所以我们不能一次只关注一个地方。如果一个地方的污染控制不有效,那么大运河上的清水就无法得到保证。"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恢复大运河的原貌,让运河的美丽永存,不仅是历史的要求,也是人们必须向未来交出的答案。(林深)

运河生态 重保护也要重建设

《人民日报》(2019年1月25日,第13版)

编辑:计然

标题:运河生态 重保护也要重建设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