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3字,读完约3分钟

科技板块试点注册系统的启动枪一响,新三板的选定层就会紧随其后。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改变正在准备的创业板改革呢?

一个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问问题:

在其他行业中,已注册的创业板市场可能会落在哪里?

根据我提出的科技板块是“科技大板块”的观点,以及我对科技板块可能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最高板块的预测,再加上大家对新三板选择层“承上启下”的建议和预测,我们推断:

创业板的注册制应该这么搞!

创业板的注册位置在选择层和科技板块之间,在内涵和外延上有重叠和重叠,即创业板上的好公司不一定比科技板块差,创业板上的差公司不一定比选择层好。

创业板的注册制应该这么搞!

非营利标准的基本逻辑

科技板块和新三板都有非营利公司上市(上市标准),其中有四套科技板块和三套新三板,分别对应不同的市值标准。

从保护投资者和向市场返还更多权利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应该有这样一个基本逻辑:

公司风险越高(公司离利润越远),上市(挂牌)的市值门槛越高;风险越低(公司离利润越近),上市的市值门槛就越低。

使用可量化的标准衡量标准,我可能发现这样的风险顺序也可能得到每个人的基本认可:

1.它完全处于R&D投资阶段,没有收入,并且完全依赖于公司燃烧股东资本的风险

2.它仍处于研发阶段,但已经有了收入,这一差距部分取决于燃烧股东投资的公司风险

3.已经有可观的收入,而且现金流是正确的,所以你不能依赖股东投资的公司风险

4.盈利能力好的公司的风险

根据我们前面提到的逻辑,公司在每个阶段的市值门槛也应该是:1 2 3 4

在我面前细化四种类型公司的指标:

四类企业是(市场价值+利润)标准。

“1、2、3”企业恰好是评选层面的三个非营利标准指标。此外,科学技术委员会有一套“市场价值+收入”标准,我们将在后面具体讨论。

我们可以看到,选择层三种非盈利情况的市场价值标准遵循1 2 3的顺序,而科技局的市场价值标准顺序为1 3 2。从我自己的逻辑来看,选择层的标准顺序更符合我的审美标准。

创业板的注册制应该这么搞!

至于科技股独特的“市值+收益”标准,我个人认为有两种情况更合适:

一是商业模式新颖、收入增长迅速、投资者认可度高的公司;

第二,初始投资巨大,虽然不盈利,但收益已经很好了,利润主要被巨大的折旧和摊销所消耗。

由于科技板块的定位是一种考虑新业务形式的新模式,我认为这一标准具有一般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我希望看到这个标准添加到创业板和选择层。

创业板注册制度的上市标准

目前,普通科技股有五套上市标准(不含红筹股、特殊投票权等)。),以及征求选择层意见的四套标准,每套标准都有自己的逻辑。根据以上的推论,即创业板位于科技板块和选择层之间,我们可以对创业板的一些上市标准做出如下合理的估计和建议:

创业板的注册制应该这么搞!

1.盈利条件下的标准

解释:

在这里,我们首先讨论现行标准与市盈率和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这很容易理解。

长期以来,除个别情况外,a股市盈率一直保持在23倍左右,而科技股市盈率大幅上升,在30-40倍范围内较为普遍。

但是,随着新股票市场的回归,IPO市盈率也将回归到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然而,不难估计,盈利企业的初始市盈率暂时维持在20倍以上。

以此标准来看,所选层发行后的市场价值要达到2亿以上并不困难,无论是两年不低于1500万的利润还是一年不低于2500万的利润,都要求利润的质量(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

创业板的注册制应该这么搞!

有一个细节需要说明:选择层的公开发行不需要大规模发行,所以2亿的市值可以非常接近发行前的市值,但科技股和创业板的情况不是这样。以科技股的市值为10亿,事实上,该公司的发行前估值只能达到7.5亿。

创业板的注册制应该这么搞!

在发行前市值7.5亿元的约束下,两年累计净利润超过5000万元。我们假设公司最终净利润分配为2000万元和3000万元,所以初始市盈率不高。

一般来说,在利润标准下,实际上,发行市场价值壁垒并不高,主要取决于企业能否达到标准所要求的业绩。

因此,按照两年的盈利标准,选择层的累计净利润超过3000万,科技局的累计净利润超过5000万,其中创业板的累计净利润标准预计在4000万左右,发行后的市盈率在5-6亿左右。

创业板的注册制应该这么搞!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采用类似的净利润标准,事实上,创业板的法律门槛比以前更高,而不是更低。法律法规的低门槛也将在实践中得到纠正。例如,以往审批制度下创业板的实际实施门槛也较高。

创业板的注册制应该这么搞!

2.非营利情况下的标准

为了比较方便,我还是用科技股的市值系统来安排。

1)市场价值+收入+R&D标准

说明: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系统中,选择层所需的营业收入与科技局的一致,但R&D投资的比例略低于科技局(年均5%,年均4%)。一般来说,两个行业的标准都鼓励创新和R&D,因此建议降低创业板市场价值门槛,其他标准应与选择层的标准相同。

创业板的注册制应该这么搞!

2)市场价值+收入+现金流标准

解释:根据我在开始时解释的逻辑,引用这套标准的企业的风险实际上低于以前的标准,所以建议市值门槛应该低于以前的标准是合乎逻辑的。因此,预计该标准创业板的市场价值应更接近于所选层,并低于前一层。

创业板的注册制应该这么搞!

3)市场价值+R&D标准

说明:在本文中,科技局没有给出具体的R&D投资指标,而是要求企业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个标准比纯R&D数据更客观。选择层给出了具体的R&D投资标准。鉴于所选择的层面是小规模ipo,而创业板是大规模ipo,创业板的市值应该超过20亿英镑。

创业板的注册制应该这么搞!

4)市场价值+收入标准

解说:正如我之前所讨论的,从科技板块硬技术的定位来看,这个标准并不是特别重要,但是我认为创业板和选择层都应该考虑这个标准,但是选择层没有设定这个标准,但是创新层给出了一套要求增长率的收入标准。

创业板的注册制应该这么搞!

其他说明

上述预测和建议基于两个假设:

1.创业板处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中间;

2.科技板块和选择层的指标体系和相应指标是机械选择的。

毕竟,创业板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与其采用别人的指标体系,还不如形成自己独特的特色。因此,我们只能整理出现有的指标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最后,我们发现许多标准都添加了质量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等。,但类似的质量指标并未在科学技术委员会中设定。我认为这值得讨论。在过去的a股发行实践中,其实最早就有类似的指数设计,比如持续增长。

创业板的注册制应该这么搞!

然而,经济有波动,行业有起伏。在极端的外部环境中,好公司无法实现增长。换句话说,不增长的公司可能没有强大的竞争力,而行业增长是负面的,但企业增长迅速,这很容易引起对企业欺诈的怀疑。

创业板的注册制应该这么搞!

因此,我个人的观点是,类似的强制性质量指标不能作为硬性指标,而应该全部交给市场投资者进行打分。这也是对选择层的一个建议。

标题:创业板的注册制应该这么搞!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5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