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84字,读完约2分钟

如何通过智能手段实现垃圾分类的闭环管理是未来探索的方向之一。目前,上海有一些探索案例,无论是村庄还是社区。家用垃圾桶、收集车和运输车都装有芯片。

上海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的“芯”探索

上海浦东新区航头昌达村的村民没有想到,他们与“物联网+”的亲密接触是从垃圾分类开始的。

900多名村民有一个垃圾桶,上面有一个小芯片。清晨,清洁工来到门口收集垃圾并称重。收集车通过芯片识别住户的主人,并记录垃圾分类和称重等数据。然后,清洁人员可以通过收集车上的屏幕评估村民的分类。共有四个摊位:“优秀、优秀、一般和差”。所有数据都被立即传输到后台。

上海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的“芯”探索

不仅垃圾桶,而且收集车都有记录车辆运行轨迹的芯片。垃圾由收集车运送到村里的垃圾处理站,站长会检查收集到的垃圾的“干湿纯度”。村民、清洁工和站长进行不同层次的监督,以实现更详细的垃圾分类管理。

上海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的“芯”探索

航头城市运营综合管理处处长吴平表示,如今,全村每户的分类以及每天和每月的垃圾分布情况都可以通过数据和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源数据可以实时追踪,有助于职能部门准确掌握农民分类,指导村民。

上海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的“芯”探索

与浦东的常达村类似,嘉定区新城路街道在运输车辆上安装了传感器芯片,记录下每次经过社区时干湿垃圾的重量。在后台管理中心的大屏幕上,各小区的湿垃圾分离率分别为“51.28%、57.64%、64.10% .”,而目标设置为60%。哪些社区符合标准,哪些社区需要改进,一目了然。

上海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的“芯”探索

“过去,对垃圾分类效果的评价不够准确,湿垃圾和干垃圾的计量依赖于人力。垃圾的纯度无法保证。现在情况有所改善。”新城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秦文忠说。

上海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的“芯”探索

另外,从今年9月开始,新城路街道的这个智能系统开发了一个新功能——收集大块垃圾。面对丢失的沙发、床垫和各种装修垃圾,物业或居民可以通过系统进行报告,运输车辆将根据清单的数量和居住区的分布情况,规划路线并调度合适的车辆进行运输。

上海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的“芯”探索

通过智能化实践,垃圾分类取得了显著效果。今年3月以来,常达村湿垃圾日产量达到55.28吨,生活垃圾减量化率达到61.7%,村内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新城街的湿垃圾比例从平台使用初期的18.7%上升到66.5%。(记者杜康)

上海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的“芯”探索

编辑:张静文

标题:上海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的“芯”探索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kj/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