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9字,读完约3分钟

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到2035年,大湾区将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这为大湾区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为大湾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天地。

新知新觉: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促进高等教育集群发展。放眼世界,世界级的海湾地区,如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都有大学集群。例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耶鲁大学位于纽约湾区,斯坦福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位于旧金山湾区,东京大学和早稻田大学位于东京湾区。这些大学集群吸引并加速了人才、资本、信息和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整合,成为推动湾区产业升级的驱动力。今天,新科技革命风起云涌,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各国新一轮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高水平大学在国家和地区发展中的战略意义更加突出。大湾区应加快高等教育集群的发展,提高高等教育集群的合作水平和质量。具体来说,就是要推动大学自身发展的“小逻辑”,服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以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导向,促进不同地区各大学的错位发展,引导大学在各自的定位中发展自己的特色和层次,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新知新觉: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合作培养新的工程技术人才。当今时代,高层次人才已经成为赢得竞争的核心战略资源。要提高大湾区的发展水平和潜力,需要建设世界级的国际教育枢纽和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科和专业结构是重要环节。大湾区高等教育应以服务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基础,引导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突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联系、专业调整与产业发展的联系,瞄准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积极改造和提升传统工程专业,发展新的工程专业,培养适应和引领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工程科技人才。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坚持融入发展促发展,围绕大湾区的建设需求,发起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和学校联合建设广州国际校园,围绕人工智能等新的交叉学科领域新建10所工程学院,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能够引领未来的工程科技带头人,取得了积极成效。

新知新觉: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创造一个创新的生态系统。大湾区被定位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对高校、R&D机构和创新企业实现集群整合提出了迫切要求。要充分发挥大学的主导作用,聚集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和团队、高水平的项目和平台,促进大湾区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便捷高效流动,提升大湾区各级各类大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政府科技创新计划和高新技术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以国家综合科学中心为重点,整合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端国际R&D平台、广东省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汇聚研究型大学、研究所、R&D机构、企业等创新主体,共同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造重大原创创新的主要源泉。本着“政府引导、高校(科研机构)支持、企业领导”的原则,提高政府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引导和服务能力,建设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集成研究平台,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例如,我们将建设一批国际化、全方位、全包容的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科技金融支持平台、科技服务平台和新兴产业孵化平台,把大湾区建设成为全球创新、创业和新兴产业引领区。

新知新觉: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作者是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人民日报(2019年7月17日09版)

标题:新知新觉: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13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