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3字,读完约4分钟

《文汇报》创刊80周年座谈会18日下午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 上海出生的《文汇报》今年迎来了创刊80周年。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文汇报》悠久的历史、荣耀流传至今,具有鲜明的人文特色,长期以来为党的信息事业和上海市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进入新时期,文汇报社同志和全市广大情报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记初衷,记住使命,永远奋斗,用正能量的信息报道打造“上海文化”企业品牌,时代 《文汇报》创刊80周年座谈会18日下午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 市委常务委员推广部长董云虎出席并发表演说 《文汇报》创刊80年前的1月25日,一群抗日爱国知识分子在上海福州路436号创办了《文汇报》,日出翻开4版1张,以爱国主义的角度和推广抗日为方针。 之后,这家报纸在中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受到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当局的迫害,被迫停刊两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汇报》经过曲折,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重新脱胎换骨。 作为人文大新闻,《文汇报》目睹了很多历史。 抗日时期,《文汇年刊》刊登了中国共产党制作全国同胞书,《文汇年刊》全文刊登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在沦陷区为抗日摇旗呐喊。 《文革》后,《文汇报》于1979年改版,在上海率先发表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报道。 20世纪80年代,小说《伤痕》、剧本《无声所》等作品最初在《文汇报》上发表,用伤痕文学反思历史。 “这家报纸之所以坚持不了80年,是因为从她诞生之日开始,它就经常与光明和正义、党和人民、知识和品格分手。 “回顾历史,《文汇报》总郑逸文感慨,《文汇报》是中国国内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人文报,经历了无数风雨见证了时代,目睹了中国信息史上留下的许多光辉。 《文汇报》的创始人严宝礼的子孙持平,在发言中回顾了《文汇报》的历史。 祖父严宝礼为了制作抗日救国的报纸,传播时局的声音,发出了民族的呼声。 短短几天发行份数就增加到了十几万份 之后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在民族进步的旗帜下奋斗着。 《文汇报》的创始人严宝礼在文化界人士看来,《文汇报》为文化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 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杨燕迪作为《文汇报》副刊《笔会》专栏作者20年间发表了100多份复印件。 他说,《文汇报》在知识界人士心中是上海文化的“金字招牌”,《文汇报》不仅为我个人的音乐思维和评论写作提供了特别的窗口,还为上海音乐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铺设了特别的通道。 《文汇报》为音乐家和文化工作者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交流平台。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谷良说,《文汇报》不仅记录了许多艺术家职业生涯的点滴进步,还目睹了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迅速发展过程。 “从这家报纸上,很多文艺工作者读到了某个国家的思考、某个民族的人文气质,听到了艺术家的声音。 “对老网民来说,《文汇报》是很多人理解文化科学技术动向、政府文化政策的重要窗口。 市政协委员凤懋伦已经是《文汇报》50年的老网友了。 他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读这份报纸,从只会读简单故事的学龄儿童到现在,凤懋伦是《文汇报》的忠实网友,《文汇报》的特色鲜明,除了重大统发软文之外,专业版也有特色。 科技文摘等报道对我这样的文科背景的人来说很有用。 “当天,文汇报社文芳阁指挥中心正式开始运行。 这个中心具有“中央厨房”的形态。 作为报社采编策划指挥中心,具备独立的运营空间,实行多媒体形态、数据化、可视化管理,是《文汇报》媒体融合的指挥平台。 该中心的生效表明,80年历史的《文汇报》将实现整体变革,通过以前传达的采编与自媒体的深度融合,构建全自媒体机构的形态。 深入推进整体变革,进一步促进报纸文案生产和版面创新。 (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标题:热门:《文汇报》创刊80周年,经历了风雨也见证了时代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16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