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42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了上半年上市公司违规操作的情况。从处理结果来看,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11项公开谴责决定、30项通报批评决定和45项监管关注决定,共计86起案件,去年同期的案件数量为75起。其中,两个违规行为极其严重的责任人分别被公开认定为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三年和终身。案件处理涉及41家上市公司、149名董事、40名股东、6名财务咨询项目发起人、1家年度审计机构和2名年度审计会计师,共198人次,去年同期为179人次。

上市公司六类行为被重点查处

从案件类型来看,今年上半年,上海证券交易所重点查处了上市公司非法占用资金、炒作敏感信息、中介机构失职等六类违法行为。

上海证券交易所表示,要严格监管问题公司和经常出现混乱的风险公司,重点查处损害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利益、市场反响强烈的违法违规行为,督促上市公司坚持“四个敬畏”、坚守“四条底线”,增加上市公司违法成本,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上市公司六类行为被重点查处

从具体的调查类型来看,一是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资金、担保违规等恶性违规行为。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的资本占用、非法担保等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是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隐患,也一直是证券监管的重点。去年以来,在资金链紧张的背景下,一些控股股东采取了侵占上市公司资源、通过资本占用和非法担保实现利益转移的违法行为。上海证券交易所表示,必须严厉打击自律行为,以形成市场威慑的示范效应。根据对2018年度报告的审查,上海证券交易所已对10多起资本占用和非法担保案件启动了公开谴责程序,并将在处理后向市场披露。

上市公司六类行为被重点查处

二是违反并购中的高绩效承诺。据了解,自2015年以来,并购活动日益活跃,一批忽隐忽现的后续并购使得高估值、高商誉、高承诺的“三高”重组现象频繁发生。最近,随着三年业绩承诺期的到期,一些“三高”重组交易的“后遗症”凸显,标的资产难以履行业绩承诺,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上半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在预测性信息披露的前期、目标资产整合控制的后期以及绩效承诺的履行阶段,重点处理了重大资产重组参与方的重大违规行为。

上市公司六类行为被重点查处

第三,公司管理层在重大交易中决策不当。在上市公司重大交易的投资决策中,收购目标的业绩承诺和许可资格对整个交易非常重要,对投资者的决策和未来预期有很大影响,因此管理层应充分评估并做出审慎决策。近年来,上市公司未能对重大资产交易的规划和安排做出审慎决策,这经常损害公司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今年上半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处理了一系列典型案例。

上市公司六类行为被重点查处

上市公司的概念炒作一直是a股市场上备受批评的一大顽疾。早期,科技板块、风险投资企业和5g的概念引起了市场的关注。一些上市公司出于不当市值管理的动机,利用热门概念主题发布虚假公告,误导投资者,造成股价波动,影响证券市场秩序。上半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加强了对概念炒作的监管,同时对四起单一概念炒作违规案件进行了惩戒,以维护市场稳定。

上市公司六类行为被重点查处

中介机构未能尽职尽责也引起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关注。上半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处理了6个重大资产重组财务咨询项目的发起人和2个年度审核会计师。

上市公司六类行为被重点查处

此外,上市公司非法使用募集资金也是市场隐患之一。上半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及时查处了两起募集资金使用违规案件,督促公司规范募集资金的存储和使用,确保募集投资项目顺利运行。

标题:上市公司六类行为被重点查处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4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