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55字,读完约10分钟

拉萨大东村实施文化旅游扶贫后,从一个贫困村变成了一个乡村旅游胜地。

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照片

在郭旺节,传统的牦牛比赛在曲水县大嘎镇举行。

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照片

曲松县曲松镇琼嘎村的农民。

本报记者邓建生照片

道路遍布西藏。

人的视觉

各族人民都越来越有成就感

我们的记者袁全敢不敢

“从我们村到拉萨,开车只需要20个小时。如果在西藏和平解放前你只能走路和骑马,那就要花一个多月的时间。”西藏昌都市江达县岗坨村是西藏第一个和平解放的村庄。81岁的村民王泽·平措坐在自家门前,看着317国道上川流不息的车流。

跨越发展  民生改善

高速公路的里程从0到97800公里,已经进入了“高速时代”

西藏平均海拔4000多米,土地辽阔,人口稀少。旧西藏没有像样的道路,文件都是邮寄的,雅鲁藏布江上也没有桥可以通车。从康定到拉萨运送货物需要两个多月。

跨越发展  民生改善

要致富,先修路。对于居住在120多万平方公里的西藏各族人民来说,这句话有着真正的意义。“交通问题解决了,贸易物流问题就解决了,旅游问题就解决了,致富问题就解决了。”西藏自治区交通厅副厅长孙波说。

跨越发展  民生改善

1954年12月25日,举世闻名的川藏、青藏公路同时通车,创造了人类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以“两条道路”建设为起点,西藏建立了以道路、铁路、航空空和管道为主的综合交通体系。目前,全区里程97800公里,各县均有公路相连。乡镇和村庄的普及率分别为99.86%和99.82%。

跨越发展  民生改善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7月17日,拉萨机场高速通车,西藏进入高速公路时代。目前,西藏有660公里高等级公路。

“以前每个人谈到去阿里的时候都会头疼。1600多公里是砾石路,大型汽车要开七八天,越野车要跑三四天。路上必须带干粮和水,因为开了一天车,往往找不到地方吃饭。”罗布·次仁(Rob Tsering)是一名卡车司机,他经常从拉萨开车送阿里。他说,阿里地区有很多道路可以通行,还有往返拉萨和其他地方的定期航班。

跨越发展  民生改善

交通的改善为加快西藏自治区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2018年,西藏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77.63亿元,连续2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它比1959年的1.74亿元增长了约191倍;农牧民可支配收入连续1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西藏进入最佳发展时期。

跨越发展  民生改善

电力继续发展,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取得了巨大进展

“为什么树干站在路边,布满了蜘蛛网?电线杆子在右边,金纳日夜忙着发电,架设线路让家里亮起来,拉萨日夜亮着灯。”这本广为传唱的书《参观新城》反映了民主改革后拉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跨越发展  民生改善

在和平解放前,西藏只有一个125千瓦的小电站,发电只供少数上层贵族使用。1960年,金纳发电厂建成发电,拉萨普通百姓首次使用电灯。此后,阳湖、石泉河、藏木等水电站、羊八井地热电站和众多光伏电站相继建成。

跨越发展  民生改善

西藏位于高原,有丰富的水电和光热资源。全区水电可开发量1.4亿千瓦,居全国首位,光伏、风力等新能源可开发量约5亿千瓦。它是国家“西电东送”的持续能源基地。

跨越发展  民生改善

“今天,西藏以水电为主,油、气、可再生能源互补的综合能源体系基本形成。同时,西藏抓住建设清洁能源基地的发展机遇,加快建设“西电东送”连接基地和辐射南亚的能源基地,不断发展清洁能源产业。”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说。

跨越发展  民生改善

交通和电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西藏的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取得了很大进展。60年前,西藏几乎没有城镇,现在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现代化的和平城镇。

跨越发展  民生改善

经过艰苦努力,西藏农牧业已完全走出了靠天气养活和饲养牲畜的困境,建立了能源、建材、机械、采矿、轻工、食品加工、民族手工业和藏医药等20多个门类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增加值从1959年的1500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114.51亿元。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全区旅游业发展迅速。10多万农牧民通过旅游增加了收入。贸易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的商业形式发展迅速,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跨越发展  民生改善

发展民生是目标,各族人民都有充分的成就感

“在喜马拉雅山南麓,过去常常是‘外面大雨,里面小雨’。现在的房子既坚固又温暖。每个人都开食堂,经营交通,做生意,生活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山南市洛扎县拉角乡拉角村的扎西桑珠(Zhaxi Sangzhu)从未想过过上如此舒适的生活。

跨越发展  民生改善

距县城112公里的拉角村是洛扎县最偏远的村庄。很长一段时间,村民们只能砍伐树木来制作木制品,然后去邻近的村庄寻找食物。2018年底,拉角村的村民搬进了一栋两层的独栋独栋房子。

跨越发展  民生改善

“路已经到了家门口。不仅可以随时购买新鲜蔬菜、肉类和鸡蛋,在淘宝上购买的商品也可以送货到家。”扎西桑珠的小女儿白马磁针正在上海的一所大学学习。由于这个村庄已经通过电话和互联网连接起来,她可以通过视频与家人交谈。

跨越发展  民生改善

拉觉村的巨大变化是西藏扶贫和改善民生的缩影。自2013年以来,西藏贫困人口减少了约71万人,贫困率从2012年的35.2%降至2018年的不到6%。

和平解放初期,由于经济落后,医疗条件差,西藏人均寿命只有35.5岁。60年来,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人均寿命提高到70.6岁。

教育是阻止贫穷代代相传的重要起点。1985年,西藏开始对农牧民子女和城市困难家庭子女实行“三包”政策。此后,标准提高了18倍,“三包”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自2012年起,西藏全面实施了15年免费基础教育“三包”政策。2018年,西藏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55年。

跨越发展  民生改善

“西藏民主改革60年来,城乡交通、住房、医疗等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各族人民都有真正的收获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现在他们正和全国人民一起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西藏自治区民政厅副厅长索朗·罗国说。

跨越发展  民生改善

基隆港的车

我们的记者琼达卓宇

一大早,西藏日喀则的吉朗港尚未开放,数十辆尼泊尔卡车已经排队等候通关。在停车场,20多名等待通关的欧美游客正忙着谈论他们西藏之行的印象。

吉隆,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快乐村”,在南部与尼泊尔接壤,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麓的狭窄深谷中。它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贸易港口。1961年,国务院批准吉龙港开放;1972年,国务院批准吉龙港为国家二级贸易港;1978年,吉隆港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一级陆路贸易口岸;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诸多因素,港口功能基本停滞。

跨越发展  民生改善

“那时候,我们主要是以物易物。现在这里的边境贸易很繁荣,峡谷里什么都有。”56岁的白马(音译)是吉隆镇吉隆村的一名村民,他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吉隆镇从事边境贸易。

跨越发展  民生改善

中尼经贸交流密切,互补性强。2015年地震导致邻近的日喀则樟木港关闭后,吉隆港热闹非凡。目前,有26家贸易公司、7家报关公司和7家物流公司驻扎在吉龙港。据基隆县县长胡宏介绍,总投资4250万元、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基隆港国际边境贸易市场已完成运营企业的招投标工作,一期市场可提供100多个交易摊位。

跨越发展  民生改善

农牧民已经吃过旅游餐了

我们的记者害怕了

仲夏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仍然有些寒意,游客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雅鲁藏布江沿岸有28家村民自发建立的家庭旅馆,旅游业已成为当地人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跨越发展  民生改善

32岁的老板德基旺走进“公主当农场”,正在为几位来自四川的游客准备午餐。“去大峡谷的路还没有修好。货物的运输依靠人,没有人来旅行。”

德吉瓦姆外出多年,积累了一套商业经验。2016年,德吉王姆回到屯柏村,发现虽然该村是观看大峡谷和楠格巴瓦峰的最佳位置,但那里没有旅游设施,也没有游客。在村里“两个委员会”的支持下,这个有78个房间的农场于去年3月开业,现在很难找到一个房间。

跨越发展  民生改善

“县里不仅帮我解决了资金,还开展了旅游服务技能培训。我们的服务员非常专业。”德吉万说。近年来,米林县积极争取产业发展资金和国家扶持资金,通过建设文化活动广场、停车场、销售亭、旅游厕所、景区观光平台等旅游基础设施,增加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跨越发展  民生改善

旅游业为当地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拓宽了农牧民增加收入的渠道。数据显示,西藏自治区有超过10万名农牧民吃过“旅游餐”,比如德吉旺姆。

不要让农牧民因病致贫

我们的记者约兰达

“醒醒,醒醒!感谢解放军!谢谢你,医生!”7月20日中午,西藏昌都市定庆县人民医院外科病床上的牧民曾王塔子,在手术和全身麻醉后,身体有些虚弱,眼睛微微睁开。陪同他的父亲齐嘎扎西激动地感谢了医护人员。

跨越发展  民生改善

就在两个小时前,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疗中心的医疗队专家和定庆县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为这个阳光帅气的年轻人做了自由基手术。

曾王塔子,21岁,住在定庆镇定庆村八江沟牧区,距定庆县120公里,海拔4600米。2017年,在县疾病控制部门组织的包虫病筛查中,发现Cewantazi患有肝包虫病。今年6月25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疗中心援藏医疗队抵达定庆县。医疗队的专家带着便携式b超和其他医疗检测设备,驱车前往慈旺塔兹的家,历时三个多小时。在确认病情后,医疗队队长朱震宇建议他尽快进行手术。

跨越发展  民生改善

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在它的常见类型中,泡状棘球蚴病是一种高度致命的疾病,被称为“昆虫癌症”。一旦疾病发生,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组织如肝、肺、脑和骨都会受到损伤。2017年,国家有关部门和对口省市派出近500名专家赴西藏投入筛查工作,按照“不漏乡、不漏村、不漏户”的目标,共查出病例近2.7万例。为了避免因病致贫,包虫病患者的筛查和治疗费用全部由中央政府支付。

跨越发展  民生改善

布局设计:安迪

《人民日报》(2019年8月2日,第11版)

标题:跨越发展 民生改善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4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