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48字,读完约9分钟

 ;  ;  ;  ;  ;  ;  ; “随着自由旅行的开放,两岸年轻人的走动越来越频繁,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年轻人彼此都在想象对方,误解还存在。 “ ;  ;  ;  ;  ;  ;  ; 在《我们台湾这几年》中成为畅销书作家的台湾青年廖信忠在采访中这么说。  ;  ;  ;  ;  ;  ;  ; 2009年,廖信忠因就业关系,被企业派往上海。 闲而无聊,他在天涯中写下了自己在台湾的成长史,结果写了《我们台湾这几年》,卖了一百万本。 那一年,他正好30岁。  ;  ;  ;  ;  ;  ;  ; “我们台湾这几年”的写法很亲切,根据自己的成长经验,小看着什么样的台湾政治刮大风,夸夸其谈。 因为写了身边的事情,这本书的推广文字中有“台湾青年写给大陆的家书”的神来之笔的摘要。 结果家里的书再版了一版,这个普通的台湾青年也通过写作被大家记住,他辞职开始专业写书。  ;  ;  ;  ;  ;  ;  ; 但是五年过去了,《我们台湾这些年2》出版了。 廖信忠说,在这期间,他每年都保持着写新书的速度,但大致上《我们台湾的这些年》真的火了,所以所有的书都经过了很多审查,直到今年5月,才发表了第一本新书。 《我们台湾这几年2》的书早就完成了,直到今天才进入公众视野。  ;  ;  ;  ;  ;  ;  ; 工作和新书都没有出版。 这五年里,廖信忠靠版税独自在上海生活,每隔两三个月回台湾,比如参加选举投票。 从去年开始,他又在淘宝上卖自制的巧克力。  ;  ;  ;  ;  ;  ;  ; 新书《我们台湾这些年2》保持了《我们台湾这些年》的风格,读起来容易,就像在说日常的话一样,在《我们台湾这些年》中选择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成为新的篇章。 台湾青年廖信忠 q&; a ;  ;  ;  ;  ;  ;  ; 澎湃情报:《台湾这几年2》什么时候开始酿造的?  ;  ;  ;  ;  ;  ;  ; 廖信忠:《我们台湾这几年》是当时我在网上玩的,不严谨,也不认真。 出版后闹得那么大,我以前完全没料到,其实有点恐慌——写书应该没这么随便,写得更好。 所以我想好好重写,《我们台湾这几年》里一点都没有写完全有的东西。 这次重新看了资料。  ;  ;  ;  ;  ;  ;  ;  ;  ;  ;  ;  ;  ;  ; 澎湃情报:《我们台湾这几年》出版的时候,你应该收到了很多反馈吗? 大家对那些章节感兴趣吗?  ;  ;  ;  ;  ;  ;  ; 廖信忠:那是肯定的。 豆瓣的书评有600多个。 我每天偷偷跑去看。 看到有人评价有点不好,我很心碎,我以为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比如我最初写的外省退伍军人,当时只写了1000多字,这次收集资料写了3万字。 有很多人对蒋家三代在台湾的故事感兴趣,我经常写。  ;  ;  ;  ;  ;  ;  ;  ;  ;  ;  ;  ;  ;  ; 澎湃情报:最多的批评意见是什么?  ;  ;  ;  ;  ;  ;  ; 廖信忠:错字太多了 在台湾,中学被称为“国民中学”“中学”,出版时将“中学”全部置换为“中学”,台湾有名的学校被称为“建国中学”,通过计算机自动变更为“中学建设”,很多网民批评  ;  ;  ;  ;  ;  ;  ;  ;  ;  ;  ;  ;  ;  ; 澎湃情报:你周围的台湾人对这本书的反应怎么样?  ;  ;  ;  ;  ;  ;  ; 廖信忠:台湾博客来到网上书店销售大陆版,卖得相当好。 两岸的人读这本书完全不同,大陆的人越来越多“啊,是吗”,台湾的朋友很亲切,唤起了他们童年共同的美好回忆和不好的回忆。  ;  ;  ;  ;  ;  ;  ;  ;  ;  ;  ;  ;  ;  ; 澎湃情报:现在两岸交流很多,写台湾的人也很多 写《我们台湾这几年》的时候,你查过相关的书吗? 没有人和你处境相似吗?  ;  ;  ;  ;  ;  ;  ; 廖信忠:写《我们台湾这几年》的时候没怎么查,第一本是我的成长经验。 这本书以一个个主题为主,查了很多资料,同样是大家感兴趣的主题。 很多网民想知道台湾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几十年前台湾是怎么在推广大陆的,现在台湾人对大陆的印象和看法。 确实有很多写在台湾的书,但都是很大的历史,没有小人物的观点。 其实我个人的兴趣是围绕着小人物。 所以我的书从民间传闻、都市传说、街头巷尾的耳语等,汲取了整个时代气氛的变化。 我们经常在台湾写的书上看到很多数据,一个数字概括了那个年代发生了什么,越老越有一笔一笔,但数字没有认同感。 另外,我感觉不太好。 所以我写了这30年的故事。 对很多人来说是现在的身边事。 我也只是从普通人的角度切入,讲故事。 这样的书真的很少。  ;  ;  ;  ;  ;  ;  ;  ;  ;  ;  ;  ;  ;  ; 澎湃情报:你最喜欢收集故事吗?  ;  ;  ;  ;  ;  ;  ; 廖信忠:是的。 我对故事感兴趣。 比如,外省的退役军人,1949年以后来到台湾,一定会遇到很多事情。 里面残酷温柔,无助,但还活着。 我想写这些故事  ;  ;  ;  ;  ;  ;  ; 龙应台不久前辞去了“文化部长”的职务。 她上班的时候我也不太喜欢她,但去年她开始做有趣的事了。 我觉得她做了最有意义的事。 她提出了“台湾物语岛计划”,试图启动普通人的内存库。 文化部出资改造了400多辆面包车。 上面有专用的录音设备,有员工。 这些车开到台湾乡下的每个角落,车上都有电话。 如果你有什么特别的经验或故事的话,请给我打电话。 她想用这种方法收集数万平民的故事。 收集的故事都可以在网上共享,每个人都可以在线观看,可以拿这些故事写剧本,写小说,免费使用。  ;  ;  ;  ;  ;  ;  ;  ;  ;  ;  ;  ;  ;  ; 澎湃情报:你为什么认为这有意义?  ;  ;  ;  ;  ;  ;  ; 廖信忠:这些故事是活着的。 无数普通人的人生会成为一段巨大的历史。 历史是由一个故事组成的吧! 这些是你坐在家里怎么想都想象不到的。 我个人好像喜欢读这样的书。 比如,砍了10年柴写的《进城18年了》,以及以前台湾齐邦媛、王德威写过关于外省退伍军人的小说集。  ;  ;  ;  ;  ;  ;  ;  ;  ;  ;  ;  ;  ;  ; 澎湃情报:《我们台湾这几年》有删改吗?  ;  ;  ;  ;  ;  ;  ; 廖信忠:有,但我个人认为这个出版的意义是删除的5万字,有时代意义。 第一次出版后,香港和台湾的出版企业很快就来找我,想出了完美的繁体字版。 我想拒绝了。 这本书本来就不是写给台湾人的。 另一方面,虽然在网上可以看到完整版,但是复发也没有意义。 新书《我们台湾这几年2》  ;  ;  ;  ;  ;  ;  ; 澎湃情报:从出版《我们台湾这几年》到现在,你在做什么?  ;  ;  ;  ;  ;  ;  ; 廖信忠:我一直在写书,直到今年才开始出版。 今年6月有“我们台湾这些年认识的祖国”。 其实是《我们台湾的这些年》的随笔书,框架什么都不像,但在审查的问题上,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热门话题不太受欢迎。 本来今年有关于台湾的旅行书,一点个别语言的修订也要等到明年3月。  ;  ;  ;  ;  ;  ;  ;  ;  ;  ;  ;  ;  ;  ; 澎湃情报:这两年,其实去台湾旅行的人变多了。 还有很多关于台湾旅行的书。 你这本旅行书有什么不同吗?  ;  ;  ;  ;  ;  ;  ; 廖信忠:我写这本旅行书的时候,已经出版了,买了五十几本可以看的台湾旅行书。 90%是相互抄袭的资料,剩下的10%是过于重视纯粹的游戏,从而平衡了两者。 我设计了一点课程。 比如,步行,骑自行车,开车,然后写下了你去台湾随处可见的现象,冷门的人气景点。 这些现象对台湾人有意义,对台湾社会和历史有意义。 通过这些现象,我找到了和台湾人聊天、搭话的话题。  ;  ;  ;  ;  ;  ;  ; 比如写给高雄,感觉台湾过去的迅速发展都是重北轻南,高雄人也一直被忽视。 但是这几年高雄的建设突然发展迅速,变漂亮了,台北人有点酸。 所以得到高雄人好感的最快方法是在高雄人面前称赞高雄。 “啊,你们高雄人真的对太阳很有热情,你们的城市很好,海景很美。 高雄人经常为自己的迅速发展感到骄傲,所以这个把戏真的很有效。  ;  ;  ;  ;  ;  ;  ; 我经常去网站论坛看网友的旅行攻略,比如混乱的天涯台湾版。 如果有网友反复说的小事,考虑背后的理由,写在书上。  ;  ;  ;  ;  ;  ;  ;  ;  ;  ;  ;  ;  ;  ; 澎湃情报:这本书和上一本书之间几乎有五年间隔,你觉得这五年有什么变化吗?  ;  ;  ;  ;  ;  ;  ; 廖信忠:最大的变化之一是五年前所有人都要求采访。 现在我到处都在听。 你能给我采访一下吗? 不,最大的变化是网络力量太强了,好像更多的人在网上看东西。 我自己还没有习性。  ;  ;  ;  ;  ;  ;  ;  ;  ;  ;  ;  ;  ;  ; 澎湃情报:现在两岸的交流更多了,你不担心你写的复印件会失去市场吗?  ;  ;  ;  ;  ;  ;  ; 廖信忠:那没有啊。 我写的是我的起点啊。 因为还有周围的故事。 故事好的话,永远有人看  ;  ;  ;  ;  ;  ;  ; 《我们台湾这几年》预计还有三四本复印件,全部写完后,我不想写台湾这个话题。  ;  ;  ;  ;  ;  ;  ;  ;  ;  ;  ;  ;  ;  ; 澎湃情报:你觉得现在的台湾年轻人和你父亲有什么不同吗?  ;  ;  ;  ;  ;  ;  ; 廖信忠:现在流行“小确实幸运”这个词。 我认为小而确实的幸福很好地概括了台湾年轻人的状态。 他们不想赚很多钱。 只要小满足,在寒冷的冬天进咖啡店,上司喝热咖啡。 2000年以后,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速度没有以前快,但台湾年轻人不太在意,他们认为自己也不会变得有钱,生活没有什么改善,也没有想改变的强烈意愿,他们在做多个自由的“微小”事情  ;  ;  ;  ;  ;  ;  ; 我们父亲看,大致是——啊,为什么那么不想进取!  ;  ;  ;  ;  ;  ;  ;  ;  ;  ;  ;  ;  ;  ; 澎湃情报:既然你一直在家写书,为什么不回台湾而多次在上海?  ;  ;  ;  ;  ;  ;  ; 廖信忠:以前因为大陆的费用便宜,这几年大陆越来越高,我每年都感慨要回台湾——啊,真便宜! 所以我确实考虑过要不要回台湾。 让我继续留在这里的唯一理由是近距离注意大陆这块土地,注意大的变化。 中国这30年的一些变化,等于把西方近代100多年历史在迅速发展中遇到的事件,都经历过一次。 每年都有不可思议的新东西、新变化 如果你喜欢历史,你可以看到这几年国家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在比较和平的时代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这是非常幸运的。  ;  ;  ;  ;  ;  ;  ; 选择上海的理由是上海人相处得很好。 上海的社会交往方式离台湾很近,人与人的交往有分寸和规则。  ;  ;  ;  ;  ;  ;  ;  ;  ;  ;  ;  ;  ;  ; 澎湃情报:你认为上海年轻人对台湾最大的误解是什么?  ;  ;  ;  ;  ;  ;  ; 廖信忠:其实,除了上海人,整个大陆的年轻人都喜欢在台湾投影大陆社会。 例如,据说几年前台湾社会是温良恭俭让,在继承中国文化之前流传下来的。 蒋方舟和韩寒去了台湾,丢了手机丢了钱,然后又找到了。 白岩松也在台湾丢了东西,找到了。 奇怪的是,我在台北丢了手机,所以没被人送过。 韩寒后来写了《太平洋之风》,所以写了一个副本来回应为什么台湾变成这样。 反响也很大。  ;  ;  ;  ;  ;  ;  ; 我认为台湾迅速发展是社会自然迅速发展的样子。 台湾人也羡慕日本和欧美,经常拿过去否定现在。  ;  ;  ;  ;  ;  ;  ;  ;  ;  ;  ;  ;  ;  ; 澎湃情报:那么台湾年轻人对大陆的最大误解是什么?  ;  ;  ;  ;  ;  ;  ; 廖信忠:现在台湾有领导地位的是“50后”、“60后”的集团,他们是企业老板,掌握着财富。 年轻人认为自己很难出来 所以,他们想要小而确定的幸福。 曾经,马云来台湾,令人吃惊的是,餐桌上有60多岁的人在谈论创新。 相反,大陆是年轻人,“80后”整天谈论创新和想法。 所以台湾年轻人羡慕大陆年轻人,他们认为有很多机会,有时认为有成千上万的价值或者上亿的价值。 (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标题:热门:《我们台湾这些年》作者廖信忠:台湾和大陆青年都在彼此想象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16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