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90字,读完约8分钟

每年的毕业季不仅是各大学师生的狂欢,也是中国动画界整体的盛事。 已经明确了擦肩而过的展示现场和弹幕横飞的实况广播。

从学院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新一代动画人越来越多的审美性、更不拘一格的形式,以及更贴近时代脉搏的个性化表现。 而且优秀的作品多年后还是有模板价值的,成为人们口中的新“古典”,领域磨练的动画人终于将自己内心的繁荣注入行业。

热门:《没头脑和不高兴》:毕业创作照样成就经典

《小胖》,年广州美术学院数字类动画专业2006级学生毕业作品,作者何伟峰。

《一指城》,年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和数字艺术学院级学生毕业的作品,作者曹润泽、金泽伟、杨晗。

我们今天想说的是56年前的学生毕业的作品《没有头脑不愉快》。

“没有头脑不高兴”( 1962年)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动画系毕业创作

意外吗? 这部童年记忆的经典动画片竟然是毕业作品?

除了作品的古典作品,制作这部短篇电影的学生大多后来成为中国动画界的中流砥柱,最有代表性的是常光希、王柏荣、张澋源、周克勤、方润南等。 56年前,他们是上海电影学校动画系的学生。

热门:《没头脑和不高兴》:毕业创作照样成就经典

常光希的漫画作品“想起动画体验的《第一次》”

20世纪50年代,中国动画事业逐渐发展成熟,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对人才专业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959年,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成立动画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任命动画导演钱家骏为动画系主任,张松林任命为副主任,何郁文、吕晋等担任教师。

热门:《没头脑和不高兴》:毕业创作照样成就经典

该校动画系一共举办两期,培养了31名毕业生,大部分被分配到上海美影工厂。 1963年7月,由于全国院系的调整,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被取消,动画系教师也回到上海美影工厂就职。

热门:《没头脑和不高兴》:毕业创作照样成就经典

钱家骏( 1916-),动画艺术家,教育家,中国动画教育事业的创始人。 代表作品:《农家乐》(导演)《乌鸦为什么是黑色的》(导演,总设计)《骄傲的将军》(总设计)《古博士的新发现》(导演)《一幅僮锦》(导演)《牧笛》

热门:《没头脑和不高兴》:毕业创作照样成就经典

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学制2年,共4个学期,教育安排基本以学期为单位:第一学期巩固造型、色彩基础。 第二学期深入学习各种动画理论和技法。 第三学期主修原画。 第四学期完成毕业创作。

热门:《没头脑和不高兴》:毕业创作照样成就经典

与今天的专业本科院校相比,这种教学节奏似乎有点快,但负责教学的是理论和技术素养极高的一线动画专家,教学文案直接指向“实战”,课程时间也有保障,所以教学效率和质量非常高。 学生们在平时的基础课程之余,可以接触各种美术、电影、文艺理论相关课程,同时可以在资深动画师和专业演员的共同指导下学习表演。

热门:《没头脑和不高兴》:毕业创作照样成就经典

1961年,张松林指导1959级学生制作毕业录像《谁的本事大》。

与今天的学生自主制作选择题、编辑、毕业作品不同,在当时的有限条件下,动漫类毕业作品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创作的——老师进行选择题和编辑,学生们负责动画镜头的设计、描绘,美术设计、作曲、创作。 这样,动画系的毕业创作,也成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作品,可以说是“产学结合”的典范。

热门:《没头脑和不高兴》:毕业创作照样成就经典

1961年10月,上海电影专业学校动画系第一届毕业生在张松林的指导下完成了毕业作品《谁的本领大》。 拥有十多年动画经验的张松林是学生们的班主任、指导老师,也担任毕业作品的实际编剧、导演工作。 这部充满儿童兴趣的电影完成度极高,为之后的“没有头脑不愉快”奠定了实践的基础。 而且,这个毕业生中的顺序者熊南清、孙总青、庄敏瑾等也成为了将来有名的动画家。

热门:《没头脑和不高兴》:毕业创作照样成就经典

“谁的本领大”( 1961年)

第二年,张松林将融入作家的童话作品《没有头脑不高兴》动画化,作为1962年的动画系毕业作品发售。

一点疑问也没有,这部童话作品制作的两个主角非常成功:“没有头脑”马马虎虎,经常丢三落四。 “不高兴”的逆心理极其沉重,任性顽固,总是拒绝合作。 当然,每个人都能从他们身上看到小时候的自己。 他们引起的一系列冲突有美丽的意义和现实的意义。 教化意义带来的不适感也在网友和观众的笑容中消除。

热门:《没头脑和不高兴》:毕业创作照样成就经典

根据原作文案的特色,张松林将动画版《无头不高兴》定位为讽刺喜剧,理念上有现代意识,从叙事方法到视听风格都大胆活跃,直到今天也不花时间。

热门:《没头脑和不高兴》:毕业创作照样成就经典

动画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改编是,让有上帝观点的说话者通过旁白进行故事,同时让说话者与角色进行互动,这个说话者可以体现作者的观点,带入观众的观点,一举多得。

热门:《没头脑和不高兴》:毕业创作照样成就经典

原作中没有头脑不高兴长大成人,诱惑两个人成长的是仙人。 现代主题动画中登场的古代仙人毕竟有点变化,也带来了电影的节奏,所以张松林在动画剧本中去掉了“仙人”这个角色,直接通过画外音和角色的互动来取为仙人做法的故事。

热门:《没头脑和不高兴》:毕业创作照样成就经典

顺便说一下,还有声优。 负责旁白的是配音艺术家邱岳峰,他清爽轻快的语调很亲和,真是电影一心一意的笔。 尚华爷爷也打酱油,出演了台词少的看门爷爷。 为两个主角配音的孩子们对台词的表现几乎没有意义,但缺乏标准的普通话和有点容易混淆的发音有点意思。

热门:《没头脑和不高兴》:毕业创作照样成就经典

邱岳峰( 1922-1980 ),原上海电影翻译制造商演员,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配音动画代表作:《渔童》(洋神父)《大闹天宫》(孙悟空)《无头不愉快》(解说员)《狐狸打》。

热门:《没头脑和不高兴》:毕业创作照样成就经典

简洁概括的漫画造型是讽刺喜剧的标准,两个主角又高又矮,又胖,处方中看圆,角色的性格气质在造型中变得明显,为动画的表演设计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发挥空间。 说到为了“没有头脑不高兴”而设计人物造型的大咖啡,是王树陈(导演代表作:《过猿山》、《骚海》、《天书奇谭》)和阿达(导演代表作:《三个和尚》、《超级肥皂》)。 他们俩和简共同被称为上海美影工厂的“漫画三剑客”,后来简同也在《没有头脑不高兴》的原作中画了插图。

热门:《没头脑和不高兴》:毕业创作照样成就经典

“无头不高兴”人物造型设计稿王树陈

阿达写的没有头脑不愉快

电影的镜头原动画是老师按段落分配给每个学生的,每个人必须在分配的镜头中进行个性化创作,同时遵循整体风格。 电影的镜头基本上是学生们第一次出的,但技术上大多很扎实,节奏的把握也缓和了,很多镜头到今天还是教科书级别。 这一方面学生们很难到家,另一方面多亏了老师们的指导。

热门:《没头脑和不高兴》:毕业创作照样成就经典

除了动画系的固定教师,美影厂的高级动画家也不定期去学校上课。 在“无脑不高兴”的准备期间,“大骚天宫”(上集)中期的制作刚刚结束,“大骚天宫”的首席原画严定宪被派往上海电影专科学校,为准备毕业创作的学生们进行了近一个月的指导,毕业后很多人选择了“大骚天宫”

热门:《没头脑和不高兴》:毕业创作照样成就经典

1964年5月,《大骚天宫》下集导演组,原动画组影,提供照片:孙总青。

从后面左起:浦家祥(原画)、阎善春(原画)、殷奇美(动画)、屠佳(动画)、许联华(动画)32

那么,《没有头脑不高兴》这部作品的长期艺术魅力来自哪里呢? 孙建江是纪念《没有头不高兴》原作60周年的复印件,他说:“在《没有头》和《不高兴》中,网民看到了童年的自己,看到了埋藏在心底的游戏、恶作剧、狂暴,看到了只有孩子永远存在的游戏精神。

热门:《没头脑和不高兴》:毕业创作照样成就经典

2004年,上海美影厂又推出了系列电影《新无头脑与不高兴》。 这个版本立足于新时代,对这两个形象进行了新的解释。 他们依然保存了原来性格的缺点,这引起了一系列的冲突,但总是通过各自的善良、机智来解决矛盾,在挫折和逆境中自觉成长,发现了自己和周围的朋友。 我认为这是对古典作品和古典形象的最高延续和敬意。 有趣的是,这部新版作品的导演王柏荣是当时原创完成的作者之一。

热门:《没头脑和不高兴》:毕业创作照样成就经典

26集动画《没有头脑不高兴》( 2004 )的主题构思发生了很大变化,故事的节目接近现代孩子的生活,制作水平比同期的电视动画高。

对动画师来说,重新审视“没有头脑不高兴”也能给今天的教育和创作带来一些启发。 对此,动画史学者李保传说:“《美术电影》的时代过去了,数字动画电影的大制作时代到来了,我们的困惑在某种意义上又回到了1950年代,感觉一切都重新开始了,在模仿中寻找自己的风格之路。 但是,确定艺术作品的人的素质依然很重要。 ”。

热门:《没头脑和不高兴》:毕业创作照样成就经典

张松林和他的学生们,提供照片:孙总青。

从后面左起:张澋源、常光希、朱康林、范马迪、庄敏瑾、袁素琴

前排左起:范本新,张松林,孙总青

【作者傅广超,微信公众平台:空藏动画资料馆( kongzang0520 )。 澎湃的情报经作者许可转载。 如果有转载请求,请与空藏动画资料馆联系”(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标题:热门:《没头脑和不高兴》:毕业创作照样成就经典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16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