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39字,读完约8分钟

改革lpr报价机制,打破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是突破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后一英里”的第一步,今后仍需继续努力。

■家庭用语

■范若英

最近,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常务会议,决定改革和完善贷款市场利率形成机制。低利率形成机制改革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环节,有助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顺畅。同时,也对未来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和风险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lpr报价机制,打破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是突破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后一英里”的第一步,今后仍有必要继续利率市场化改革。

LPR改革助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推进“利率整固”是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环节

目前,“利率双轨”的存在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不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宽币”没有及时传递到实体,企业“融资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自201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货币政策的运行也相应加大了反周期调整。据初步计算,自2018年以来,央行已经实施了六次有针对性的RRR降息,释放了约3.4万亿元人民币的基础货币,总体资金供应充足。然而,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仍然很低。

LPR改革助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其次,不同市场利率之间的传导速度较慢。随着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释放更多的流动性,货币市场的利率反应迅速,并提前下降。7天存款机构信用贷款加权利率(dr007)从2018年上半年的2.95%降至2018年下半年的2.79%。但是,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相对缓慢,实体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LPR改革助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新的低利率形成机制反映了货币政策的结构特征

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启动了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但是,自lpr发布以来,其走势与贷款基准利率基本一致,对补充或完善现有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没有起到显著作用。新的lpr形成机制在报价方法、条款种类、报价线范围和报价频率等方面都有所改进。

LPR改革助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首先,将报价方法改为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为基础,以mlf利率为锚,可以更灵活、更快速地反映市场利率的变化。一方面,贷款利率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挂钩,形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贷款利率——贷款利率”的传导路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对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因此,在新的传导路径下,不同市场利率的传导速度将会加快。另一方面,mlf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业银行的债务成本,也有利于发挥lpr在贷款利率中的导向作用。截至2019年7月,mlf余额占商业银行对央行负债的35.99%。根据8月20日新lpr的第一次报价,一年期lpr为4.25%,比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低10个基点,导致贷款利率有所下降,但幅度相对温和。未来,央行降低mlf利率的可能性很大,充分发挥lpr的导向作用,降低实体企业的利率水平。

LPR改革助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二,增加了期限超过五年的新品种,反映了货币政策的结构特征。目前,人民币贷款的基准利率有多种,如短期、中期和长期,而一年期的lpr只有一种。增加五年以上的期限品种,完善lpr的期限结构,可以为银行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本文主要认为,在我国房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有必要坚持“房无投机”的基本立场,货币政策不应泛滥,有必要加强房地产市场的信用监管。通过为1年期和5年期设定不同的期限品种,我们可以区分和引导真实企业和抵押贷款的利率。从lpr的第一个报价,这也反映了。一年期贷款利率为4.25%,五年期以上为4.85%,比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低10个基点和5个基点。lpr的期限利差大于基准贷款利率的期限利差。这反映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差异化设计,有效引导信贷资源流向真实领域。

LPR改革助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三,增加中小银行作为报价银行可以增强lpr的代表性。报价银行根据其自身的资本成本、信用偏好和风险溢价为mlf增加一些点数。lpr最初的10家报价银行是中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它们都是大型国有或股份制银行。新增的8家银行分别是Xi银行、泰州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渣打银行、花旗银行、深圳前海伟众银行和浙江网上商业银行,这些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均表现突出。如泰州银行已深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形成了“以实体为中心,深耕小微企业,准确供给,稳健经营”的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

LPR改革助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四,将报价频率改为每月报价,以提高lpr的报价质量。

对未来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前所述,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它将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和管理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LPR改革助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首先,存贷款利差收窄,经营压力加大。在新的lpr形成机制下,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被打破,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和业务结构将受到影响。短期内,在市场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贷款利率将趋于下降,存贷款利差将收窄。因此,银行长期依赖的高利差盈利模式将不可持续,这就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商业银行需要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非利息业务比重,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LPR改革助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其次,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定价权更多地掌握在商业银行手中,这就需要商业银行根据不同客户的经营和资本状况设定合适的利率,对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需要从结构、流程、方法和技术等多方面入手,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风险定价体系。增加金融技术的使用,综合考虑客户生命周期、盈利能力、经营状况等因素,实现量身定制和差异化定价。

LPR改革助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三,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剧,行业集中度可能提高。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存贷款利差收窄影响了银行利润。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业的竞争可能会变得更加激烈,行业集中度可能会提高。相对而言,大银行的客户基础较好,流动性管理能力较强,受影响较小;然而,一些流动性管理能力较差的中小银行将面临更大的压力,甚至可能面临损失消除的风险。考虑到银行间竞争的加剧,为防止个别金融机构风险的扩大和扩散,有必要在政策层面采取防范措施,完善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建议加快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机构破产处置立法和司法体系。当然,从长远来看,在行业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下,银行也将有更强的动力进行业务创新和业务转型。

LPR改革助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今后,我们仍需加大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力度

总体而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遵循“先放贷,后存款”的路径。改革lpr报价机制,打破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是突破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后一英里”的第一步,今后仍需继续努力。

LPR改革助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利率走廊机制,推动货币政策监管框架从数量向价格转变。积极推进相关配套改革,包括强化地方政府和平台的全面预算约束,明确货币政策与监管政策的协调和分工。

LPR改革助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二,时机成熟时,逐步释放存款利率的隐性约束,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理论上,我国已经完成了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但实际上,存款利率上限仍然受到隐性约束。由于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影响较大,今后仍有必要合理把握节奏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

LPR改革助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三,进一步升级货币政策工具箱。结合不同政策工具的特点,应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政策工具,以达到货币政策调控的目的。一方面,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的期限结构,重点加强长期流动性调整工具的创新和使用。在外汇持有量呈下降趋势的背景下,央行近年来创新的slf和mlf等流动性调整工具主要是短期和中期的,提高了流动性调整的灵活性。今后,我们可以重点加强长期流动性调整工具的创新和使用,提供中长期流动性供给,进一步统一短期、中期和长期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丰富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鉴于中国当前经济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央行通过定向减RRR和再融资的方式引导投资。今后仍需进一步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事业领域的信贷供给,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在促进结构调整中的积极作用。

LPR改革助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作者是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标题:LPR改革助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3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