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08字,读完约9分钟

新中国的成立点燃了中华民族科技复兴的希望。70年来,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吹响了进军科学的号角,在改革开放中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加强跨世纪自主创新能力到十八大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而确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辛勤劳动,不懈努力,中国的科技实力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无到有、从无到有、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正在向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迈进。

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

首先,打好基础,吹响进军科学的号角

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几乎是从零开始的。1956年,中央政府发出了“进军科学”的伟大号召。在“以发展为中心、赶超为目标”的方针指导下,国家初步建立了由政府主导、政府安排、打破封锁、自强不息的科技体系,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注入了自强不息的灵魂。

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

(一)科技体系的初步布局

新中国诞生之初,国家满目疮痍,科技基础极其薄弱,亟待提高。1949年,以中国科学院的成立为代表,各地区各部门开始设立一批科研机构。1956年,新中国历史上首次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制定了《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中长期规划(1956-1967)》,集中部署科学技术发展,制定了一批当时急需的重大科学技术任务,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文化大革命”前,全国科研机构由建国初期的30多个增加到1700多个,科研人员由不足500人增加到12万人,初步形成了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工业部门、地方科研单位和国防部门组成的科技体系。

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

(二)战斗精神影响深远

新中国的成立激发了大批海外学生渴望为国家服务。钱学森、华、、朱光亚等海外专家学者,冲破一切困难和障碍,怀着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纷纷回国工作,为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到1957年,已有3000多名海外学者回国,占新中国成立前海外留学生和学者总数的一半以上。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成为新中国各领域科学技术发展的奠基人或先驱者。在那个充满激情的时代,他们带领全国科研人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努力工作,自力更生,创造了一系列举世闻名的科技奇迹,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

(3)开拓性成就在全国范围内令人鼓舞

这一时期,在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下,一批赶上世界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迅速涌现。1958年,中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成功制造。随后,半导体三极管和二极管被成功开发;1959年,李四光等人提出“大陆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理论;1960年,王、等人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1964年,第一个原子弹装置成功爆炸,第一个自行设计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1965年,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1967年,空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20世纪70年代初,陈景润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这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重要成果,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做出了巨大贡献。

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

第二,前进,科技事业将在改革中成长和发展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科技事业受到很大冲击,发展停滞不前。改革开放像一场及时雨,拨乱反正,中国的科技事业迎来了一个从混乱到治理、从衰落到繁荣的新春。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结论,使全国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此后,一系列科技计划相继实施,科技体制改革的帷幕拉开,科技实力随着经济发展而增长,为提升中国综合国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

(一)科技规划已经出台

改革开放后,为了尽快改变科技落后的局面,中央政府制定了全面系统的科技发展规划。1978年,国家制定了《1978-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8个发展领域和108个重点研究项目,为新时期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随后编制了《1986-2000年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首次强调了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战略方针,促进了科技成果在生产建设中的应用。20世纪80、90年代,国家先后研究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1991-2000年科技发展十年规划纲要》和《第八个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未来科技发展的前景和方向。这一系列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的动力。

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

(2)重大计划成功实施

为确保各项科技计划落地生根,加强对科技活动的管理和指导,有效配置科技资源,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科技计划。如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与发展(973)计划、以解决重大问题为重点的科技研究(支持)计划、推进高技术产业化的火炬计划、农村星火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小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国家已投资310多亿元实施重点基础研究与发展(973)计划,近700亿元实施科技研究(支持)计划,约350亿元设立中小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各项计划的顺利实施已成为现阶段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也为科技事业的不断进步提供了重要保障。

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

(3)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原有的科技体制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需要,科技体制改革势在必行。1985年,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拉开了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序幕。此后,先后推出了科技经费体制改革、科研机构改革、高等教育改革等重大体制改革措施;制定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创新等重大国家发展战略;探索形成科学基金制度、科研项目制度、技术合同制度等先进的科研管理机制。科技园区的建立开拓了技术市场,优化了科研资源配置,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的生产、推广和应用,加快了科技与经济建设的结合。迄今为止,科技体制改革仍在深化和完善,这为中国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内生动力。

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

(4)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不断得到证明

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相辅相成。中国科技力量的结构和布局得到优化,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也大大提高。在此期间,中国在高技术制造业、新兴产业、建筑业和服务业领域的科技能力不断增强,主要产品、主要技术装备和主要科学装备的自主开发能力和完整体系水平显著提高,有力支持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奥运会和世博会等重大工程建设和国家大事。科学技术在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专业服务、促进社会发展和对外交流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在应对传染病、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和国防安全等重大问题上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

第三,创新引领并走向科技强国的新征程

进入新世纪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中国科技发展再次面临巨大机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被置于国家整体发展的核心位置。中国的科技发展再次加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从过去的跟踪运行到并行运行的历史性转变,开始了从科技大国到科技世界强国的新征程。

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

(一)科技投入大幅增加

R&D人员总数居世界第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使我国科技创新队伍不断壮大;完善项目管理评价机制、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等政策使科研人员的培训、使用和激励机制不断完善。2018年,按同等全职工作量计算,R&D在华人员总数为419万人年,是1991年的6.2倍。2013年,中国R&D员工总数超过美国,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一。

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

研发支出的规模和强度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随着经济实力的飞跃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中国的研发支出持续快速增长,2018年达到19,657亿元,是1991年的138倍,1992年至2018年的年均增长率为20.0%,远远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R&D基金[2]的投资强度已达到创纪录水平,2014年首次突破2%,2018年升至2.18%,超过了15个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按汇率计算,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R&D投资国,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保障。

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

政府支持不断增加。2017年,国家财政科技投入8383.6亿元,是1980年的130倍,1981年至2017年年均增长14.1%。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在R&D投资的一系列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享受R&D费用加规模以上行业减免税和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的企业分别达到24400家和24200家,分别是2009年的3.3倍和3.5倍,减免税金额分别达到570亿元和1062亿元,对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R&D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

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

(2)科技产出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

科学论文硕果累累。2018年,国外三大检索工具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技会议录索引(cpci)分别收录了中国41.8万、26.6万和5.9万篇科研论文,分别位居世界第二、第一和第二。论文的质量已经大大提高了。根据基础科学指标数据库(esi)的论文被引情况,2018年我国科学论文被引数量居世界第二位。

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

专利发明的数量大大增加了。2018年,中国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分别为432.3万件和244.8万件,分别是1991年的86倍和98倍。专利质量同步提高。以最能反映创新水平的发明专利为例。2018年,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达到154.2万件,占专利申请数量的35.7%,比1991年增长12.9个百分点;平均每亿元R&D资金有70件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比1991年增加19件,专利产出效益明显提高。

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

知识产权产出取得重大进展。经过多年的深度培育,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知识产权出口国。截至2018年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那一年,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位居世界第二。2018年,中国商标注册申请数量达到737.1万件,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申请人在马德里系统提交的商标申请数量居世界第三位;全年著作权登记数超过345.7万件,作品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数分别达到235.2万件和110.5万件。

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

(3)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原始创新有了新的突破。中国非常重视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2018年,基础研究支出为1118亿元,是1995年的62倍,1996年至2018年年均增长19.6%。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与发展(973)计划的支持下,中国在量子科学、铁基超导、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和cips干细胞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王获得基础物理突破奖,潘剑伟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研究在2015年国际物理十大突破中排名第一。

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

高科技领域经常报道好消息。在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的支持下,中国高技术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神舟飞船和天宫空实验室在泰空会议上翱翔:北斗导航卫星实现全球联网;小龙载人潜水器和海都无人潜水器创造了最大的深海潜水记录;已经超过国际先进水平的第四代隐形战斗机和大型水面舰艇相继服役。中国的大型飞机、高速铁路、第三代核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

科技基地和平台建设全面展开。科学研究的基础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新建成了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如中国的散裂中子源、500米球形射电望远镜(fast)、“科学”海洋科学研究船、jf12激波风洞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已经建立,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已经规范和管理。截至2018年底,已有50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投入运行,建成13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217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

(4)创新与活力争夺生成

大众创业和创新广泛开展。“大众创业创新”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创业创新的热情,各种市场主体蓬勃发展。2018年,中国每天新增企业1.8万家,个体工商户等新的市场主体每天增加5.9万家。截至2018年底,中国有1.1亿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发烧友和普通人参与到创业创新的浪潮中。

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各类企业作为科技创新投资和产业化活动的主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7年,我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达到1.35万亿元,占社会研发支出总额的76.5%。根据对74.9万家规模以上企业的调查,当年有29.8万家企业开展了创新活动,占39.9%。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确定1480个国家级企业(集团)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各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

区域创新的级联。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区域创新发展的主阵地。高新区从1990年的27个增加到2018年的168个,高新区内企业从1600家增加到117000家,实现了与国家创新型城市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互动、互补和互联。此外,上海、北京两个国家级科技中心建设进一步推进,怀柔、北京、张江、上海和安徽合肥三个综合性国家级科技中心各具特色。熊安新区将引领中国创新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的又一个区域创新模式。

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

加快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科技体制改革活跃了技术市场交易,极大地促进了科技创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成果转化。2018年,全国技术市场销售合同41.2万份,涉及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服务,总成交额17697亿元,是1991年的186倍。在改革中,各种科技中介机构如孵化器、加速器、中创空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2018年底,国家注册的中创空室有1952个,科技孵化器和加速器有4800多个,为各类创新主体的融资和合作提供了平台。

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

(5)支持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科技创新提供专业服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在质量检验、气象、地震、海洋和测绘等领域的专业技术服务水平逐年提高。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36327家检验检测机构和484家产品质量、体系和服务认证机构,63万家企业通过认证。2018年,全国气象观测站达到67069个,全年发布预警信息25万多条,气象预报准确率稳步提高;中国有124个海洋观测站(点),测绘部门出版了1928种地图。中国有800多个科技馆,每年为6000多万人提供科普服务。

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

通过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中国经济正处于提速、换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时期。高技术制造业呈现持续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2017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9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55.8%。高科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研发投资的增加。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研发支出为3183亿元,比2012年增长83.6%,年均增长率为12.9%,比同期工业年均增长率高2.1个百分点;R&D基金的投资强度为2.0%,是行业平均水平的1.9倍。

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

技术创新提高供应质量。技术创新为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创造了条件。2017年,4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了技术创新活动,实现新产品总销售收入19.2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73.3%;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6.9%,比2012年增长5.0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D项目中,以开发新产品或提高产品功能质量为目标的项目比例达到82.4%,正在由“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制造”。科技创新已成为提高供给质量、实现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手段。

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

科技创新有助于开发新的动能。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实施,基于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成为中国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有力支撑。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应用的深入,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走向实用化,催生了一大批大数据企业、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电子政务、信息惠民、共享经济和平台经济迅速崛起,极大地提高了政府治理水平和人民的利益感。科技创新引领新动能的发展,开辟经济增长的新天地。

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

70年来,中国的科技事业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这证明了一个不争的真理:科技兴,民族兴;科技强,国家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科学技术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指明了突破方向,提出了具体任务,分析了薄弱环节,使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对自己的使命感到兴奋和光荣。蓝图已经绘制,蹄病需要稳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以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继承老一辈科技人员战胜困难、敢于率先垂范的奋斗精神,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齐心协力、勇于突破,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而不懈努力。

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

注意:

[1]本文中,2018年R&D人员总数、研发支出总额和强度以及基础研究投资指数为初步数据。

[2]研发支出的投资强度是指研发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是反映国家科技投资水平的国际通用核心指标。

[3]欧盟15国: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瑞典和英国。

(国家统计局社会科学和文学司)

标题: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4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