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99字,读完约3分钟

本报记者蒋

包容性金融给了越来越多的人一种收益感。

“许多业务参与者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具有规模经济的普惠金融人士提供多样化、经济实惠、便捷的信贷解决方案。”8月2日,由《人民日报》全国党报信息公共平台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9),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保险协会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共同主办了“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与发展峰会”。指出2018年以来,中国普惠金融呈现出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日益丰富、数字普惠创新和业务模式不断创新的态势,其中普惠金融业务模式的创新仍在继续。

普惠金融业务模式创新加速

该报告主编、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发展普惠金融是解决金融服务错配的重要手段。2018年以来,在政策引导下,中国普惠金融呈现出四大特征。

普惠金融业务模式创新加速

一是包容性金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自2018年以来,针对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决策部门从货币政策、信贷政策、财税政策、债券发行支持、风险共担等方面进行了统筹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

普惠金融业务模式创新加速

其次,包容性金融的制度体系正变得越来越丰富。大型银行积极探索普惠金融组织结构创新,建立了适应普惠金融服务需求的业务管理体系;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充分利用贴近基层的自然优势,使金融服务触角继续向下延伸,向小而向农业延伸;非银行机构,尤其是保险和担保行业,在普惠金融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

普惠金融业务模式创新加速

第三,数字包容性创新继续深化。中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相关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相关创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除了新兴的金融技术企业,传统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和保险,已经成为数字包容性创新的主力军。

普惠金融业务模式创新加速

第四,普惠金融业务模式不断创新。例如,提出并应用了以平安普惠为代表的“聚合模式”,构建了一个依托金融技术的开放平台,并在客户获取、数据、风险控制、信用增级和资本等业务节点上与具有不同优势的机构进行连接。许多业务参与者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具有规模经济的普惠金融人士提供多样化、可承受、便捷的信贷解决方案。

普惠金融业务模式创新加速

报告指出,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例如,普惠金融过于一般化,一些实际上非法集资的p2p和引导过度消费、收取超过法定水平的利息的“现金贷款”被披上普惠金融的外衣。相关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普惠金融业务模式创新加速

与此同时,峰会还展示了通过在线投票和专家评审选出的20个“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据报道,这一评选活动的覆盖面比上一届会议更广,参与案例也更多。在50天的案例收集期内,共有来自银行、保险、融资担保、小额贷款公司、信托公司、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等410家机构的628个案例参与了评估,显示了中国普惠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和实践的不断深化。

标题:普惠金融业务模式创新加速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4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