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8字,读完约4分钟

近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服务中心新馆正式启用,近400项政府服务项目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新的运行机制和政府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在全市率先实施。

合肥经开区挺进转型升级“深水区”

合肥经济开发区作为一个已建成26年、传统制造业产值超过2000亿元的开发区,服务效率不断提高,把“创新升级”作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制和有力抓手,对占用土地的工业企业实行综合绩效评价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将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走上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少污染的发展道路。

合肥经开区挺进转型升级“深水区”

提高集成效率

移动工业机器人手臂,带着乐趣和教育的教育机器人,带着钢条和骨头的爆炸机器人……走进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集团(合肥)的基地,就像来到了一个机器人世界。

合肥经开区挺进转型升级“深水区”

“如果三年前没有开展‘创造和升级’行动,就不会有世界级和国内一流的机器人和工业智能设备聚集区。”合肥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合肥经济开发区以有限的空赢得无限的发展,从2016年开始实施“创造升级”行动,从每亩税收、每亩主营业务收入、每亩利润、环保指标、研发创新指标等方面对300多家工业企业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用作业成本法对企业进行分类,实行差异化管理。从生产要素、政策奖励、资金支持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分类实施。同时,建立“由低到高退”、“由下到上退”的激励机制,鼓励甲类企业引领发展,鼓励乙类企业转型升级,迫使丙类企业升级转型。

合肥经开区挺进转型升级“深水区”

合肥经济开发区通过资源要素的整合、置换、嫁接和重组,有效整合低效土地和其他资源要素,重新发现土地价值,为产业发展提供优势。

此前,该地区一家日资企业建成后,产能严重过剩,土地和厂房长期处于空地状态。有鉴于此,合肥经济开发区已将第二个工业园区的724亩土地返还给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和龙讯半导体(vr)等智能制造项目,预计年产值80亿元,年纳税5亿元。

合肥经开区挺进转型升级“深水区”

这样的案例不止一个,促使合肥经济开发区“创新升级”效应逐渐显现。数据显示,经济开发区工业企业平均每亩税收达到20.53万元,同比增长16%;甲、乙类企业增加15家,土地占用率提高到79.7%。

合肥经开区挺进转型升级“深水区”

合肥市委常委、合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杨伟表示:“‘创新升级’实现了效率的转变,指的是工业用地的‘亩效益’,从而推动了传统经济开发区向高质量发展。”

合肥经开区挺进转型升级“深水区”

今年,合肥经济开发区将启动16家企业1569亩土地升级,推进30家丙类企业效率升级。合肥经济开发区计划今年将6808亩工业用地升级改造成R&D和总部商务区,规模更大。与此同时,包括双创公园、私人公园和意大利工业园区在内的五个老公园也将升级。

合肥经开区挺进转型升级“深水区”

进行动态更改

从企业到园区,合肥经济开发区开始全面整合三年来积累的土地资源。这也意味着已经在该地区实施了三年的“创造和升级”行动已经进入收获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在效率变化的同时,经济开发区的动态变化也在同时进行。

合肥经开区挺进转型升级“深水区”

据悉,2018年,合肥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实现了“双倍增”,目前分别达到220家和75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5%,首次占全国一半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到74.9%。

合肥经开区挺进转型升级“深水区”

围绕这两大变化,合肥经济开发区正在制定民营企业发展工作规划,计划今年培育20多家专业化、特色化企业;打造十余名在技术、市场、产品、管理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隐形冠军”、“支持专家”和“行业巨头”。同时,实现"精品制造",培育和认定25个以上的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小微企业双创基地。

合肥经开区挺进转型升级“深水区”

“两大转变的成败将成为合肥经济开发区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杨伟表示,随着“创新升级”的不断深入,合肥经济开发区正稳步向“亩产高效生产区”迈进,预计将出现新的十亿级产业,形成几十亿级产业齐头并进的可喜局面。(刘美君·李长龙)

标题:合肥经开区挺进转型升级“深水区”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5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