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40字,读完约6分钟

为了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航运的发展,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率先尝试,发挥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绿色船舶和绿色交通组织的结合作用,完善基础设施,构建体系和机制,形成合力监管,努力推动三峡航运形成绿色发展模式,推动航运科学、循环、低碳发展。

湖北宜昌开启三峡绿色航运新模式

被称为“黄金水道”的长江是中国东西部水运的大动脉。三峡大坝所在的湖北省宜昌市,是整个长江船只停泊的地方。据统计,三峡河段每年有6万多艘船舶过闸,船舶在港候闸期间造成的污染一直困扰着长江生态。

湖北宜昌开启三峡绿色航运新模式

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发挥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绿色船舶和绿色交通组织的结合作用,推动了三峡航运的绿色发展。

减少船舶的污染排放

12月1日,宜昌枝江鸿盛码头生活污水管网建设进入最后阶段,与城市污水管网对接后将立即投入使用。这意味着码头产生的生活污水将来将直接进入市政管网,不再需要车辆运输。

湖北宜昌开启三峡绿色航运新模式

作为整治船舶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宜昌市加强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并已在枝江、宜都、秭归、?展馆选择了四个普通货物码头,以促进船舶污染物的集中转运。"下一步是在专门的码头建设污染物处理设施."宜昌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湖北宜昌开启三峡绿色航运新模式

目前,宜昌已在长江沿岸待闸船舶集中区域建设了10个污染物接收转运站(点),实现了岸边船舶污染物的定点集中接收转运。

宜昌港船舶污染物的接收、运输和处置与其他地方不同。由于大坝及两坝之间的区域属于长江三峡风景区,大坝下的大部分河段位于中华鲟自然保护区,长江流经宜昌的232公里中只有58公里可用于码头建设。这些码头大多远离市区,生活污水管网等设施难以与码头有效连接,码头一般采用车辆运输,增加了运营成本。此外,宜昌长江段现有的7个锚地大部分都是江锚,船舶排放的污染物需要通过接收船运上岸,与普通船舶通过港口输送污染物相比,增加了水上运输环节。

湖北宜昌开启三峡绿色航运新模式

为了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运输和处置量,宜昌要求在当地检查和注册的船舶必须配备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另一方面,已投入运行的船舶应加装环保设施。“在宜昌运营的536艘船舶中,446艘按规定配备了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处理设施,72艘采取了同等的替代措施,18艘被关闭进行整改。”

湖北宜昌开启三峡绿色航运新模式

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老旧船舶,推进船型标准化,对保护长江、减少航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宜昌市加快淘汰老旧高排放船舶,拆除老旧货船和小吨位过闸船舶。目前,宜昌注册的大展弦比示范船已建成21艘,船型标准化率已超过90%。

湖北宜昌开启三峡绿色航运新模式

在减排效果明显的岸电方面,宜昌实现了岸电全覆盖。截至目前,长江宜昌段岸电用电量已达到580万千瓦时,减少燃料消耗约1400吨,减少废气排放约4300吨,节约成本近500万元。

湖北宜昌开启三峡绿色航运新模式

齐心协力保护河水的清澈

2017年7月,宜昌市发布了《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输送和处置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并相继发布了《一个规划、一个计划、两个体系》,切实做好船舶水污染防治工作。

湖北宜昌开启三峡绿色航运新模式

船舶产生的污染物主要包括船舶尾气、船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和化学洗舱水等。其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三类企业:停靠船舶、进港船舶和接收船舶,下设海事和交通两个监管部门;陆上有五类企业,包括港口、环卫、垃圾处理、油污水运输和炼油厂,还有四个监管部门:交通、城管、住房建设和环境保护。

湖北宜昌开启三峡绿色航运新模式

2018年8月,宜昌市成立了船舶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指挥部,交通、海事、环保、城管等部门共同推进船舶污染防治工作。

自2019年以来,宜昌市共查处船舶污染行政处罚案件239起,罚款160万元。

据统计,三峡坝区核心区平均每天积压待锁船舶约580艘,货船通过三峡坝区船闸平均需要5天时间。建立绿色交通组织迫在眉睫。

目前,宜昌以三峡大坝为节点,以大坝上的茅坪港和大坝上的白洋港为核心枢纽,建设转坝转运系统,引导货物登陆后通过铁路转运或经疏港公路转坝转运和小转运,形成“大分流、小转运”的多式联运格局。截至目前,已建成江海铁路、江海公共、水公水、水水(驳船)四种多式联运模式,并开通了七条多式联运线路。

湖北宜昌开启三峡绿色航运新模式

近日,128个装有3200吨东北玉米的标准集装箱从宜昌白洋港下船,通过卡车抵达三峡大坝上游的秭归港,然后乘船抵达重庆。此后,“转坝”成功实现,全程约24小时,比通过大坝船闸节省近4天。

湖北宜昌开启三峡绿色航运新模式

“今年,集装箱铁和水的联运能力将达到2万个标准箱,集装箱中转能力将超过3.5万个标准箱,滚装商用车将超过12万辆,滚装货车将中转约20万辆,可以分流三峡的交通。总共约800万吨。”宜昌物流发展中心主任任晓军表示,随着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的相继落地,一条全面、立体、绿色的交通走廊正在形成,绿色交通组织将在三峡通道实施。

湖北宜昌开启三峡绿色航运新模式

与此同时,宜昌大力开展长江及其主要支流违法码头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海岸线生态修复,取缔违法码头216个,空出海岸线39公里,恢复绿化1213亩。

信息化建设增添力量

经过两年的研究和开发,11月28日,首个长江船舶污染物协同处理信息系统在宜昌启动。

该船舶污染物协同管理信息系统“京小一”主要基于云服务、互联网移动应用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打破了传统方式下船舶污染物交接双方不能及时有效衔接的盲点,实现了船、港、岸等节点的无缝对接。

湖北宜昌开启三峡绿色航运新模式

每天约有500艘船只停泊在宜昌河,甚至有数千艘船只在特殊的航行管制期内停泊。等待时间短至2天至3天,长至10天至半个月。为了统筹安排穿越计划,有效缩短运输周期,船舶往往很少在长江其他港口或水域投放船舶污染物。取而代之的是,它们在宜昌江段的等待期间被送上岸,包括三峡旅游客船和三峡重载滚装船。因此,宜昌船舶输送的污染物种类多、运输距离长、数量多、浓度高,连接环节监管压力大。

湖北宜昌开启三峡绿色航运新模式

通过该系统,船舶污染物转运站实现了整个链的信息化,大大提高了转运、接收、转运和处置的效率宜昌市交通局局长胡表示,除了在网上发布污染物接收、运输和处置数据,全方位展示污染物处置能力和质量外,交通、环保、房建等部门也从“分兵把守”转变为“群殴”,治理更加有效。

湖北宜昌开启三峡绿色航运新模式

自10月8日试运行以来,“网孝仪”系统已注册船舶3402艘,船员4931人,接收生活垃圾274800多公斤,生活污水4209.66立方米,含油污水717.17立方米,废油177.53立方米。便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船方的一致肯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郑刘杰通讯员何艳琼)

标题:湖北宜昌开启三峡绿色航运新模式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7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