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0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的记者韩清华■张莉郭晓宇

86个国家,1100多个非遗产项目,5600多名代表……10月17日,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非遗产节”)开幕式在成都国际非遗产博览园举行,各国非遗产文化欢聚一堂。

成都:非遗带动产业融合新场景

记者了解到,此次以“传承多彩文化,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的非遗节,由开幕式及表演、国际非遗世博园主场馆活动和分场馆活动、配套活动四大活动组成,共举办论坛6个、展览6个、竞赛3个、分场馆28个、社区实践200多个等540余项活动。

成都:非遗带动产业融合新场景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

为非遗产文化的发展创造新的面貌

本届非遗节大力弘扬非遗文化,促进非遗传性传承,帮助克服贫困,为非遗传性传承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创造了新局面。在非遗节期间,围绕“文化与旅游的非遗传传承与融合”,开展“天府旅游县”国际论坛、主题日文化等活动。

成都:非遗带动产业融合新场景

本次非遗节本着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战略,积极探索非遗基因与旅游的全面融合,培育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新模式,在成都正式启动10个“非遗游”和40个非遗项目体验基地。此外,在非遗产节期间,天府十大旅游县还举办了主题展览、主题日演出和推广活动,将白龙纸木偶、峨眉武术等非遗产项目带给观众,让更多非遗产文化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成都:非遗带动产业融合新场景

此外,四川各地的28个主题分场馆与非传统节日相联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传统节日习俗体验、传统表演艺术表演、传统工艺展示和非遗传学习。

同时,秉承“沟通重于竞争,提升重于形式”的原则,突出非遗留技能的传承、沟通和展示。国际竞赛活动包括中国民族乐器传统技艺大赛、竹编大赛、盆景大赛和四川学校精品展览。其中,中国民族乐器传统技艺大赛吸引了中国40个民族的89件民族乐器,全国各地的传承人现场展示了他们的乐器制作技艺和演奏技巧,展示了民族乐器的独特魅力。

成都:非遗带动产业融合新场景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福洲认为,构建遗产保护体系是发展非物质文化的基础性工作,有利于学科教学和文化旅游的融合。无论是让文化遗产鲜活起来,还是将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都应该在更大的舞台和层面上发挥非遗产的作用,并将其与扶贫和教育结合起来。

成都:非遗带动产业融合新场景

依靠无形的知识产权

形成“国际无遗产+”的产业生态链

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园作为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永久会址,位于成都庆阳新城核心区,近年来不断创新,实现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园”的创新跨越。

成都:非遗带动产业融合新场景

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业园以“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标签,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是四川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适合成为度假、旅游、文化、生态、创意和区域发展所需产品的文化旅游集聚地。

成都:非遗带动产业融合新场景

近年来,园区遵循“独特性、长效性和国际性”的原则,以跨境文化旅游品牌和国际非遗创新为园区特色,带动文化创意、旅游、演艺、音乐、会展、商业和娱乐的融合。发展,形成特色产业生态链,打造“文化、旅游、生产、商业”的城市文化体验核心区,打造中国唯一的“国际非”城市

成都:非遗带动产业融合新场景

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尚、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园不断加强产业关联和协调,严格招募产业细分和企业项目,促进产业链耦合和生态圈形成。

成都:非遗带动产业融合新场景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园举办了音乐、影视、表演艺术和体育等领域的50多个节日,吸引了50多万人。北京现代空和深圳兄弟时代等品牌制造商已成为园区的深度战略合作伙伴。

成都:非遗带动产业融合新场景

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为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园提供了宝贵的发展资源。园区完成了载体建设、功能完善和产业布局,实现了从节庆场馆到产业原点的角色转换。同时,随着产业功能体系的逐步完善,园区也为举办国际非遗节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和社会效益,实现了产业资源的整合,为非遗活动创造了新的场景。

标题:成都:非遗带动产业融合新场景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9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