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0字,读完约3分钟

“扫帚扫世界,老百姓用扫帚扫世界……”悠扬的曲调和朗朗上口的歌词唱出了湖北省宜都市红花道镇杨家畈村的辉煌过去。

20世纪80、90年代,商品经济逐步兴起,红花套镇杨家畈村家家户户都做棕色扫帚,年产量超过2000万把,赢得了“扫帚扫天下”的美誉。如今,这里的村民正赶上互联网快车,开始电子商务。以前的“扫帚村”正在逐渐变成一个“电子商务村”。

杨家畈村:从“扫把村”到“电商村”的蝶变

64岁的杨兰军和他的妻子已经从事手工扫帚工作20多年了。当时,他们所绑的扫帚通过商店分批出售给宜都、宜昌等地,每月收入超过3000元,不用离开家。

杨家畈村:从“扫把村”到“电商村”的蝶变

“我靠扫帚不仅建了这四栋房子,还养活了我的两个儿子从大学毕业。”杨兰军在谈到他擅长的这门古老的手艺时非常自豪。

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市场上科技含量较高、成本较低、产业化程度较高的扫把逐渐使手工低端产品没有优势,难以竞争。用绑扫帚的老方法挣钱越来越难了。与此同时,由于经济效益不高,年轻人不再愿意学习这一手艺,没有接班人,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没有联系的情况,也使得杨家畈村的手工打帚手艺面临失传的局面。

杨家畈村:从“扫把村”到“电商村”的蝶变

村党支部书记艾亮说:“绑扫把是一项技术性工作。现在我们的村子基本上是一个50岁或60岁的人,他们仍然戴着扫帚,但是现在年轻人根本不愿意这样做。首先是技术工作。不愿上学,第二个原因是挣得比上班还少。”

杨家畈村:从“扫把村”到“电商村”的蝶变

古老的工艺应该保留,发展应该创新。为了帮助村民找到更多新的致富途径,杨家畈村每年都组织“创业培训班”,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是培训对象。“每次培训大约有100人参加,包括每年提供的电子商务培训、技术种植培训和幼儿园教师培训。”艾亮解释道。

杨家畈村:从“扫把村”到“电商村”的蝶变

第二批村民向于2002年开始经营超市,她的生意一直不错。近年来,由于网上购物人数的增加,超市的生意不如以前好了。参加完村里的培训后,她开始尝试创办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我以前没有在网上卖橘子。现在我每年在网上卖橘子赚几千甚至几万美元。”

杨家畈村:从“扫把村”到“电商村”的蝶变

除了在网上卖当地的柑橘和一些土特产外,向还在网上开了一家化妆品公司,因为货真价实,生意兴隆,这也让她的生活更加富足。

“现在的结果也非常显著。这个村子已经建立了一个小而精致的企业,并且有三到四家大的商业银行。他们通过网上电子商务直接在我们村里卖柑橘、蜂蜜和一些特殊产品,不用出门就能获得收入。”艾亮说。

杨家畈村:从“扫把村”到“电商村”的蝶变

目前,杨家畈村已有100多名村民参加了电子商务培训班,并通过淘宝、微信等平台在网上开店做自己的小生意。虽然才刚刚开始,但每个人都充满了信心,赶上互联网快车一定会打破一个新的世界。

标题:杨家畈村:从“扫把村”到“电商村”的蝶变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8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