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48字,读完约2分钟

卢丹编辑孙芳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批信用保护证书落地,这是在前期信用保护合同业务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推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的重要举措。

撬动近200亿元债券融资 上交所信用保护工具业务成效初显

早在去年11月,交易所市场就启动了信用保护合同试点,出台了信用保护工具试点办法、业务指引等业务规则,采取“信用保护工具+债券发行”的模式,重点支持具有市场、前景和技术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撬动近200亿元债券融资 上交所信用保护工具业务成效初显

经过一年的发展,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市场信用保护合同和信用保护凭证业务已经带动了近200亿元的债券融资。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统计,截至目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场已经基于18个参考实体创建了37个单一信用保护合同,名义本金总额为22.7亿元,支持债券融资125.4亿元。最近创建的五个信用保护凭证创造了1.88亿元人民币的名义本金总额,有效支持了65.4亿元人民币的债券融资。

撬动近200亿元债券融资 上交所信用保护工具业务成效初显

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业务人员介绍,与信用保护合同相比,信用保护证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定价方式更加市场化,主要是通过记账和备案来创造,市场化程度高;第二,要素相对标准化,可以以非公开方式转移和流通;第三,参与是方便的。在满足投资者适当性的条件下,投资者无需签署主协议,覆盖面更广;四是透明度高,对信用保护凭证的期限有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

撬动近200亿元债券融资 上交所信用保护工具业务成效初显

海通证券债券融资总部副总经理石国表示,信用保护工具业务已运营一年左右,法律制度、交易安排和信息披露相对完善。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参与机构数量逐渐增加。对于融资压力大的企业来说,“信用保护工具+债券发行”的融资方式是最有效的。

撬动近200亿元债券融资 上交所信用保护工具业务成效初显

东吴证券固定收益总部副总经理兼创新业务部主管胡俊华认为,信用保护工具业务仍存在相对稀缺的创新机构、估值和流动性问题。对此,他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信用保护合同的资本风险缓释作用,对民营企业债券支持工具的创建给予政策支持,完善信用保护合同的估值模型,推动信用保护债券进入质押库,解决信用保护合同的信用转移问题。

撬动近200亿元债券融资 上交所信用保护工具业务成效初显

除了不断推动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发展,上海证券交易所还积极响应救市需求,鼓励企业发行救市专用债券,帮助有希望的公司缓解流动性压力和股权质押困难。截至目前,已发行特种债券34只,总额459.2亿元。此外,上海证券交易所为债券审计表现良好的企业建立了快速审计渠道,进一步缩短了审计周期,畅通了持续融资渠道。

标题:撬动近200亿元债券融资 上交所信用保护工具业务成效初显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8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