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79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的记者唐平

■杨海燕张朱未田

“过去,在厨房做饭就像打架一样。到处都是油烟。改造后,使用了天然气,并安装了抽油烟机。现在我的厨房使用起来非常舒适。”国庆节期间,我随意走进了乡下的一所民宅。房子的主人带着记者参观了装修过的厨房,脸上写着愉快的微笑。

四川绵阳:乡村振兴的“涪城风景”

整治住宅建筑,净化环境,控制污染。在新时期农村振兴的大格局下,农村治理该如何进行?10月,《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走进四川绵阳市涪城区,目睹了一个全新的农村面貌。

四川绵阳:乡村振兴的“涪城风景”

“三改两建”让农村美丽

二楼和一楼不计其数的小住宅楼风格相同,一排排。这房子功能齐全,家具齐全。在房子的前面和后面,有竹影和树篱的混凝土小道从平坦的庭院穿过宁静的小树林,与笔直宽阔的乡村公路相连,然后延伸到更远的大道...这是记者在杨家镇王家桥村看到的。

四川绵阳:乡村振兴的“涪城风景”

去年,为了加快改善全区农村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涪城区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改造三年行动专项实施方案》,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四好村”建设,加快农村人居环境缺陷的填补。在整个区域内,群众使用的房屋、厨房和厕所将得到改造,环境将得到全面改善。提出了建设“群院通户”道路的目标和任务。70%的联合医院和家庭道路建设项目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并将在2020年全部完成,县乡道路也将在同一时期全部完成。2019年上半年,翻修了1,187户家庭,完成了812户家庭;启动了1,648户家庭,完成了1,424户家庭;1683户家庭开始更换厕所,1456户家庭完工;启动了867户家庭,完成了784户家庭。

四川绵阳:乡村振兴的“涪城风景”

“到年底,危房改造、厨房、卫生间改造、大坝建设全部完成。”区住房和建设局副局长曾益铭告诉记者。

垃圾分类,让国家美丽

在吴佳镇高桥村,绿色、黑色和蓝色的垃圾桶摆放在每个家庭的面前,这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特色”。每个家庭甚至外部环境都异常干净整洁,整个村庄显得安全而宁静。

四川绵阳:乡村振兴的“涪城风景”

“过去,垃圾房每周只运送一次垃圾,尤其是在夏天,蚊子和苍蝇到处飞。目前,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垃圾桶。村民们将垃圾按照易腐、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三种情况进行分类,然后集中在垃圾收集点,这大大改变了过去把所有东西都扔进垃圾房的坏习惯。垃圾每周运送3次,不再有臭味。”村党委书记米文淑介绍。

四川绵阳:乡村振兴的“涪城风景”

为有效解决垃圾围城、乱抛乱烧问题,涪城区按照“设施设备齐全、处理技术成熟、保洁队伍稳定、监管体系完善、资金保障长效”的“五有”标准,通过“户分类、村收、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置模式,实现了现有106个行政村全部达标

四川绵阳:乡村振兴的“涪城风景”

垃圾处理,如何解决资金的“瓶颈”?该区遵循“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突出“村民主导,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集体资金补助和村民支付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各村社区建立全区农村生活垃圾费用分担机制。通过每人每月0.5-2元或每户1-6元的标准,提高了垃圾清运和清扫的费用。居民企业根据规模收取管理费和结算费。目前,34个试点村建立了“村民自筹、企业支付、集体补助”的资金保障长效机制,形成了“村民主体、垃圾处理”的良好氛围。

四川绵阳:乡村振兴的“涪城风景”

污水处理,让环境变得更好

“目前,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污水700 ~ 800立方米,可以完全消化每天产生的污水。”在王波杨家镇污水处理厂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天处理的污水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后,可以直接排入河流。污泥被运送到附近的砖厂进行再利用。

四川绵阳:乡村振兴的“涪城风景”

增加资金投入,在各乡镇建设新的污水处理厂,为普通百姓提供一个蓝天碧水的美丽新农村,这是涪城区一直努力实现的目标之一。龙牧河流经金凤、新造、吴佳、石东、石塘等城镇,最后通过唐荀镇三河村流入涪江。可以说,龙牧河是涪城区的“母亲河”。目前,杨家镇、谷峰镇、金峰镇、石东镇等城镇的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以加快黑臭河水的处理。吴佳、黄愚、金丰(第二污水处理厂)和官地乡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的雨水和污水管网项目,以及石东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等项目已纳入龙牧河黑臭水体修复ppp项目实施范围。“由于郊区、石塘、新造、清漪、龙门五镇靠近市区,污水已纳入绵阳市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到年底,全区污水处理厂覆盖率将达到100%,生活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0%以上。”曾益铭介绍。

四川绵阳:乡村振兴的“涪城风景”

在碧水蓝天下,广阔的地平线上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这是新时代农民的全新生活。耕作和阅读传家宝,致富和追求健康。“在这里生活和生活,收获感、实用性和幸福感都是有形的,而且‘市场’每天都在上涨。”村民们说。

标题:四川绵阳:乡村振兴的“涪城风景”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9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