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01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武汉7月25日电:从“湖边吃饭”到“上岸就业”——洪湖渔民的生态转型

新华社记者高磊,乐

61岁的张生元是湖北省洪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杨柴湖示范区的协调员,负责营救受伤的水禽和制止非法捕鸟。在此之前,他是村里有名的“鸟王”,他的家人世世代代以捕鱼为生。

从“靠湖吃湖”到“上岸就业”——洪湖渔民的生态转型

在洪湖,张生元的身份转变不是孤立的。仅从2016年开始,就有12295名洪湖渔民开始了从“湖边吃饭”到“岸上工作”的生态转型。

近日,记者跟随中国环保世纪之旅团队进入湖北省洪湖,实地了解当地的生态保护工作。

洪湖位于长江中游的江汉湖群,总面积414平方公里。长江四大湖泊的1万多平方公里的上游水通过洪湖流入长江。由于该湖物种丰富,被称为“湿地物种基因库”和“中南肾”。

从“靠湖吃湖”到“上岸就业”——洪湖渔民的生态转型

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大量的渔民涌入,插杆和栅栏网,把洪湖分割成无数的小鱼塘。最坏的情况是,洪湖近90%的自然湿地被占用。在湖边长大的张生元对此印象很深:“那时,湖上的杆子是用网连接的,船开到湖中央,周围没有岸。”

从“靠湖吃湖”到“上岸就业”——洪湖渔民的生态转型

过度开发利用严重破坏了洪湖的生态环境。洪湖的水质一度降到四级、五级,甚至比五级还要差..

“水质越差,鱼就越少,渔民只能放更多的肥料和鱼饵,水质就会越差。”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朱俊华告诉记者,“当时洪湖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渔民的生活难以为继。”

从“靠湖吃湖”到“上岸就业”——洪湖渔民的生态转型

从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洪湖用了70天时间完成了整个围网拆除计划,共拆除围网18.7万亩,购置渔船1559艘。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使当地人民,特别是在洪湖以船为家的渔民,洪湖市和监利县政府按照“一房一职一保”的标准,整合了约2.7亿元安置渔民。

朱俊华告诉记者,参与拆迁的渔民把他们的生活船交给了政府,他们得到的补贴可以支付安置住房。如果不够,政府将补贴每人不少于25平方米的面积。此外,每个家庭至少有一名渔民可以享受推荐就业。年满60岁的渔民可以领取生活津贴。洪湖市和监利县政府也开展技能培训和渔民专场招聘会,帮助渔民转型。

从“靠湖吃湖”到“上岸就业”——洪湖渔民的生态转型

过去,渔民住在船上,甚至他们的孩子也在船上上学,教师相对薄弱;老年人生病时很难得到更好的治疗。如今,这一切都成了“过去式”。"政府为洪湖岸边的渔民准备了一个更好的家园。"朱俊华说。

从“靠湖吃湖”到“上岸就业”——洪湖渔民的生态转型

目前,洪湖核心区水质达到三级。近10万亩野生荷花和菱角得到恢复,10多万只越冬鸟和3万多只夏季候鸟来到湖区。湖中浅底鱼的美丽景色重现。

张生元亲眼目睹了村民们想法的变化:“让每个人都放弃他们这辈子一直在做的事情,一开始会很难。但是后来,在看到洪湖再次变得美丽后,每个人都停止了抱怨。现在,谁要是在村里的路上发现一只受伤的水禽,谁就会主动把它送回保护区。”

从“靠湖吃湖”到“上岸就业”——洪湖渔民的生态转型

“洪湖生态环境稳定后,生态产品和生态旅游将得到合理利用。除了分享发展红利,洪湖的渔民还可以从事生产经营和游船,这增加了一些收入。”朱俊华对渔民的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从“靠湖吃湖”到“上岸就业”——洪湖渔民的生态转型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李润发

标题:从“靠湖吃湖”到“上岸就业”——洪湖渔民的生态转型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13669.html